教师基准试英文写作达标率仅39.2% 有考生用中文解释英文生字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考试及评核局公布2017年教师语文能力评核(基准试)的评核报告,今年英文写作达标率仅39.2%,批评个别考生无法解释简单语法。另外,报告指出有考生犯下简单英语错误,例如分不清“leave”(离开)及“live”(生存);“seat”(座位)及“sit”(坐下)。报告同时批评,部份考生口试小组讨论互动过于机械化,意见肤浅。

考评局今日(30日)公布2018年基准试报告,当中英文写作的达标率只有43%。(资料图片)

英文基准试写作卷谨39.2%达标 部分考生小组讨论中自说自话今年英文基准试写作卷达标率只有39.2%,评核报告指有老师面对错误时,无法提供完整解释,例如无法讲出为何“university”(大学)前面要加“a”的原因是与读音有关。另外,今年英文科口试达标率只有56.3%,报告批评部分考生只是顺序发言,互动机械化,意见肤浅,甚至自说自话。至于课堂语言运用部分方面,今年达标率97.3%,但报告指有考生依赖事先准备的教材,无法在需要时进行解释,甚至有考生在解释生字时,没有尝试用英文便直接改用中文解释。

有普通话准老师受粤语读音影响 “嫡子”误当“笛子”普通话评核方面,今届有 1,954 人参加,当中聆听与认辨(卷一)和拼音(卷二),分别只有59.8%及55.2%人达标。报告指出,不少考生未能分辨出常用字读音,显示不少考生受粤语读音影响,例如将“嫡子”误当“笛子”;将“筹措”误听成“踌躇”。课堂语言运用(卷四),报告指部份表现稍逊的考生在词句运用受方言影响,句式重复单调、语意不明,断句不当。例如有考生说出“在黑板上我们再读一次。”(正确:再读一次黑板上的词语);另有个别考生说话过分谨慎,影响说话流畅度。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相信,以中文解释英文生字的情况只出现在少部分考生身上,估计该考生亦未必会达标。他又指出,该评核不会透露考生类别及来源,相信大半应考者并非教师,直言评核结果对反映本港教师水平代表性并不高。

今届英文科及普通语科课堂语言运用部分的课堂语言运用部分达标人数百分比较2016年略高,分别有97.3%及87.4%。叶建源表示,此部分评核只供教师应考,可见成绩有所提升,但强调已有相关资历的教师不用应考,故结果并不代表整体准教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