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开枪|精神健康咨委:问对错于事无补 倡指引详列处理流程

撰文: 江丽盈
出版:更新:

北角早前发生警员开枪案,患思觉失调逾五年的38岁男子,疑袭击母亲及妻子,并手持菜刀及铰剪冲向警员,最终被开枪击中胸部毙命。事发至今,坊间有不同讨论,不少针对著开枪“对与错”。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直指,相信在当时的环境,不论要作出任何决定同样艰难,“你现在就算去问是对还是错,其实是于事无补。其实都未必是能够作出一个最正确的判断,因为我们根本不是在现场。”

有立法会议员提出,警方应就如何与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MIP)接触设立特定守则或方案,避免同类事情再发生。张传义认为,相关指引宜有清楚的处理流程,并且尽量实在及仔细,应涵盖由报警中心收到报案一刻开始,直至将涉案人士送院、收队一刻为止,“这样大家有一个很清晰的流程知道怎样去做,而不是靠每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死者胞兄及死者妻子到警总外抗议,希望警方还他们一个公道。(罗日升摄)

北角发生警员开枪案后,坊间衍生不同讨论,不少针对著开枪“对与错”。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则表示,相信在当时的环境,不论要作出任何决定同样艰难。

所以你问我(坊间的讨论)是不是失焦,我就会说,你现在就算去问是对还是错,其实是于事无补。其实都未必是能够作出一个最正确的判断,因为我们根本不是在现场。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

提到有立法会议员提出警方应针对如何与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MIP)接触设立特定守则或方案,避免同类事情再发生。张传义表示,相信警方内部有相关指引,但或许未尽完善。

他提到,相关指引宜有清楚的处理流程,并且尽量实在及仔细,应涵盖由报警中心收到报案一刻开始,写到将涉案人士送院、收队一刻为止,“这样大家有一个很清晰的流程知道怎样去做,而不是靠每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受访者提供)
你给一个仔细的指引去执行,其实是容易过要他在现场去想,而且你可以想像,如果他突然冲过来,我还有多少时间去想?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

他举例,如报警中心知道涉案人士有精神疾病、或属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报案中心的人员应“问多几句”,包括该人士的病历、最近求诊情况、目前状态等。

前往现场的警员,收到这些资讯,除了可以预早穿著、或携带相应装备上门,亦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他也建议,流程列出警员在现场应该如何留意现场环境、涉案人士的情绪、以至如何应对。

因为我们要知道部份前线警员的学历、背景、整个训练,都不是医科生、不是精神科专业的训练,变相如果你留很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其实有时是对他们不公平。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
北角早前发生警员开枪案,警员及救援人员当日在场调查。(资料图片/罗日升摄)

张传义也提到,警方过往其实处理不少这类案件,也可以考虑将这些案件资料整理,逐一研究,从中找出可作改善的地方,整合成详细的指引,“不是一些需要很多想像的东西,他不需要去幻想很多可能的场景,因为他们日常的运作里面,我相信都会有这些的做法,他只要取出这些个案出来,再去看怎样做。”

他续指,坊间近年不少机构也做提供精神健康急教的训练课程,课程已涵盖认识各类精神病、以及基本怎样与患者沟通,例如不要急著说服对方、请对方慢慢表达、表现出愿意聆听等,他建议当局可考虑为警员安排这类课程。

他亦指出,一般人要理解到情绪失控、行为失控的真实情况,难单靠读书、看文字描述,建议可透过体验、或影片辅助。

张传义最后补充,明白事件或令部份精神病患者家属不敢求助,但他鼓励家属如发现患者情况转差,例如当发现患者表现得较暴躁、会动手动脚,应及早求诊或求助,已在公立医院精神科门诊接受服务的个案,家属亦可以致电门诊要求安排提早覆诊。

往往在一些基本的精神健康训练里面,都会有类似这些指引,甚至是一些课堂内的小练习,会有一个体验、和掌握会好一点。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心理学会副会长张传义

翻查资料,《警声》曾介绍西九龙总区冲锋队于医院急症室进行处理带凶暴性的怀疑精神病患者演习。警方亦就MIP推出措施,当中包括由警队临床心理学家、其他医学专家及社会福利署订立的“行为指标”,列出一些MIP的常见特征,为前线人员提供快速参考,以及提供与MIP有效沟通的建议。

警方就MIP推出措施,包括由警队临床心理学家、其他医学专家及社会福利署订立的“行为指标”。(网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