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管理人手短缺10% 通宵看更一人睇两幢 靠智能保安系统监察
香港失业率维持3%,有12.2万人失业,不过不少行业仍请人难。香港房屋经理学会指出,前线如保安及清洁工人有超过一成空缺无人做,而物理管理人员不足稍低于一成,一些豪宅原想聘请年轻面孔负责物管,最终都要面对现实;有些屋苑聘请不到通宵看更,已改为一个看更负责两幢大厦,甚至没有通宵看更,靠遥距监察。
学会指出,现时已有能源监控、智能保安和自动化设施管理系统等装智能管理系统,有空间可填补人手欠缺。为了提升香港智慧城市的形象,学会建议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大厦智能管理的发展,并提供更大的诱因以鼓励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政府推出补贴计划,从而减轻初期投资的负担。
与市建局促成首个“联厦联管”项目 学会:助提升旧楼管理概念
香港房屋经理学会执委今日见传媒时,特别提及联同市建局促成九龙城两幢旧楼实施“联厦联管”模式,为首个成功项目,获得物业管理公司支援。两幢大厦为龙威大厦和帼苹楼,由本地物业管理龙头之一的升捷Synergis,本月中起提供服务,每户月付百多元,提供出通告、法团会议、维修保养安排、遥距监察出入口等,不包括保安、清洁工人等,由于户数少,管理公司两幢费用每月只约3,000元。
现届副会长黄宝珍表示,基本服务共有11项,在招标过程中,也收到15间公司回标。“联厦联管”的概念是由小区内参与计划的大厦共同聘用一间物业管理公司,以多幢式联合管理摊分人力及管理资源等固定成本,令楼宇管理达至规模经济效益,让旧楼居民也能享用基本的物管服务,长远而言可以开创“小区管理”模式。
现届会长游锦辉表示,目前本港有九千多幢旧楼,料数年后破万幢,当中不少是三无大厦。该会期望“联厦联管”计划长远有助提升全港旧式楼宇设施保养水平及管理概念,为旧楼住户缔造一个更宜居、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原本尚有增福楼和龙华楼表示有兴趣,但因未能获得过半数业权通过聘请流程,或中途决定继续委聘现正使用服务的物管公司,退出参与“联厦联管”计划。该幢未能获得过半数业权支持的大厦,是因为地下的店舖占了业权四成,业主觉得参加与否都无得着,因此反对,连同个别反对业主,比例过半。
年轻人不愿入行 新建豪宅被逼放弃聘请年轻面孔
会长游锦辉致辞时提到,现时业界人手短缺约10%,包括物理管理人员、前线如保安及清洁工人等,倡加入智能设备以填补人手不足。上届会长郑玉琴表示,现时年轻人喜欢打散工,也不愿入行,因此即使薪金不错,也难吸引人才;而这行需面对住户,外地劳工也未必适合,聘用也不易。
郑表示,有些新建豪宅本计划聘请年轻面孔,但最终都要修订目标。除了清洁工人较难聘请,不少大厦聘请通宵看更同样碰壁,据她所知,有的已放弃,有的则一个看更监察两幢大厦,这有赖使用智能设备。她强调该些大厦不是想节省开支,而是聘请不到人。
佢政府推出补贴 资助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安装智能管理系统
该会认为为了提升香港智慧城市的形象,建议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大厦智能管理的发展,并提供更大的诱因以鼓励相关技术的应用。政府可以推出补贴计划,资助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安装智能管理系统,如能源监控、智能保安和自动化设施管理系统等,从而减轻初期投资的负担。
学会倡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智慧管理标准和认证制度,对达到标准的楼宇提供税务优惠,进一步激励企业和业主采用智能技术;政府同时加强公私合作,推动科技企业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开发适合香港特点的智能管理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城市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管理效率,使香港能在国际智慧城市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解决业内人手不足的困难。
建议设立强制维修基金 新楼指定比率建筑面积为“环保回收区”
政府下周三(16日)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该会提出多项建议,除了推动旧楼“联厦联管”和资助安装智能管理系统,尚有:
.设立强制维修基金,并加快修订《建筑物管理条例》,以应对当前的楼宇安全需求及管理挑战,建议政府应考虑成立一个专责工作小组,负责统筹楼宇管理的全面工作。
.为持续推动环保,建议政府加强社区流动回收网络配套,参考外地经验以小区概念推展分类回收。对于新建建筑物,建议优化现行《建筑物条例(第123章)》,在专案设计阶段将指定比率的建筑面积(GFA)规划为“环保回收区”。
.争取物业管理纳入立法会功能界别,从而可更充分反映市民及行业需求,务实参与政策讨论,并确保在未来制定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时,行业能够有实质的代表性,进一步推动行业及社区的健康发展。
.面对人口老化的趋势,居家安老的需求越见殷切,认为政府应加强居家安老政策,提供银龄资助房屋,帮助有一定经济能力的长者购置小型单位,实现居港养老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