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沙中线最终考古报告 获古迹办接纳 终极保育方式未定

撰文: 甄挺良
出版:更新:

港铁沙中线工程施工期间发现宋元古井,工程造价亦因考古工作而上升起码41亿元。港铁今日(14日)公开最终考古报告,并指古物古迹办事处已于6月接纳报告;至于古迹办最后如何处理,暂时未有公布。根据报告,在圣山区域“考古发现丰富”,为日后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学者提供基础资料;至于位于前大磡村的遗迹及文物,整体保育价值属“低至中”。按目前安排,部分古井会在车站内原位置、原水平呈现,土瓜湾站建成后,亦会有展柜介绍考古发现。部分古井及考古遗址则暂时以回填(backfill)方式保育。

土瓜湾站顶盖已预建混凝井槽,让政府部门日后可以在原位置、原水平重置 J2古井。 (港铁提供)

港铁表示,报告内容包括沙中线土瓜湾站工地范围发现的遗迹及出土文物资料,最终考古报告已于今年6月底获古迹办接纳。报告指,历时两年多的发掘工作中,发现大量陶瓷器碎片,少量属较高质量。发掘结果引证在宋元时代已有人在该区居住。

报告指宋元时代已有人在该区居住

报告又提到,在该区发掘到的考古物料丰富,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发掘出来的器物中,包括陶瓷器、钱币、瓦当等,亦有先秦时期和西汉时期的陶片。另外,对于有指宋帝昰及宋帝昺曾在九龙居住,但发掘结果并无发现任何遗址可证实他们曾在土瓜湾一带建立宫殿或生活。跟进工作方面,KSH2012 J5古井、第2期考古工程的KSWT2013 F3结构、KSWT2013 F3、F4、 F5等结构已经作回填(backfilled),让日后可进一步研究。

土瓜湾站将有展柜,展示考古文物。(港铁提供)

古迹办回应指,古物古迹办事处与港铁公司安排接收有关的出土文物,并为已接收的文物进行登记、整理,并会妥善收藏,以便作详细研究及日后系统地于土瓜湾站展出,供公众观赏。除J1和J2井分别作原址保留和日后重置外,其余原址保留的遗迹,将在扩建后的宋皇台公园原址展出。

古咨会主席林筱鲁表示,除了J2古井,古迹办官员暂未向古咨会明确交代其他遗址及文物的处理方案。他续指,在未有最终定案前,采用回填方式,在考古中属常见保育方法,期望政府尽快再交代。

港铁沙中线工程,因考古工作而导致工程滞后,非过海段预计可在2019年通车,至于过海段,则要2021年才有望开通。沙中线工程以经营权模式兴建,即由公帑负责支付工程费用,早年拨款798亿元,受考古工程影响,工程造价已经上升起码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