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马舰残骸报告完成后年半始公开 署方:接公众查询公开初步报告

撰文: 黄雅盈
出版:更新:

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将委托海洋考古学家所做的添马舰考古残骸的初步考古报告上载,但随即被发现报告早于年半前已完成,令公众质疑署方涉嫌隐瞒。土木署回复《香港01》查询指,本想等及待详细水下考古工作完成后,将所有报告一并公布,但鉴于最近公众查询,现决定首先将初步考古评估报告公布。

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工程范围内旧湾仔码头附近海床发现大型金属物体。(政府新闻处)

土木署上月28日公开有关在添马舰水底打捞到的古迹的初步考古评估报告,初步评估报告显示,金属物体有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于维多利亚港沉没的船只底部的一部分,亦有可能是添马舰的部分残骸。

不过,报告随即被发现署方在年半已完成,被不少人质疑署方涉嫌隐瞒,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陈淑庄批评政府的做法:“点解佢哋一年半前完成咗个报告,前日先公布呢?我觉得绝对系因为公布咗会阻住中环湾仔绕道同沙中线工程!”她促请署方尽快公开完整的考古报告,又认为古物古迹办事处亦有责任要跟进事件。

报告指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打捞到图中英国皇家海军准将旗帜(Royal Navy Commodore's Pennant)的铜合金仿制品。(土木工程拓展署文件)

土木署回复《香港01》查询时表示,署方原意是待详细水下考古工作完成后,将初步考古评估报告和详细水下考古报告一并公布,以提供全面研究结果。但鉴于最近公众查询,始决定先将初步考古评估报告公布。

署方又称,虽然有少量出水的物件显示该金属物体可能跟添马舰残骸有关,但物件仍有待进一步查证。又引述专家指,要找到一些独特的证据如船钟、名牌或其他独有识别物,特别是船的龙骨结构,故此在下一阶段详细水下考古调查时,将该金属物体的资料与怀疑有关系的船只的设计蓝图比较,才可作出结论,土木署现正就聘请海洋考古专家进行招标工作。

路政署在2015年5月指,由于在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工程范围内发现大型金属物体,因此中环湾仔绕道及沙中线工程均可能受影响,政府其后于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指,中环湾仔绕道需在2018年底至2019年头始能通车;而沙中线过海段亦由原订的2020年延至2021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