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倡登记制 识别约三万劣质㓥房 冀法例生效后两三年内取缔

撰文: 吴绰诗
出版:更新:

政府的“解决㓥房问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本月提交报告,民建联今日(13日)将提交解决方案,提出18项建议,包括设立㓥房登记制。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告别㓥房行动”召集人郑泳舜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目前有约两至三万个劣质㓥房,期望登记制度能优先找出这类㓥房,并在立法后两至三年内取缔。

民建联今日向房屋局提交解决方案。(李宇婷摄)

优先解决最差两、三万个㓥房 改善后可继续做

民建联建议登记制的标准包括厨厕是否太近、通风程度、有无消防隐患,以及居住面积最低标准为7平方米、主要起居空间的高度应该不少于 1.8 米等。

郑泳舜表示,估计目前香港有约两至三万个劣质㓥房,“好难一次过全部取缔”,因此希望透过登记计分制,循序渐进地改善㓥房环境,优先解决环境完全不适合人住的地方。他举例,“最不想见到树洞、格仔房”,因此登记制定下1.8米高度等标准,他又表示,厨厕太近、有消防隐患等都是评估准则之一。他补充登记制一共有十几个要求,现有㓥房须申报有几多项达到要求,如果不涉及结构问题,“少少改善返可以做。”至于新的㓥房亦须马上登记,满足到要求才可以做。

郑泳舜称,登记制一共有十几个要求,现有㓥房须申报有几多项达到要求,如果不涉及结构问题,“少少改善返可以做。”(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目前㓥房面积中位数是10-11平方米,被问到将最低面积定为8平方米会否太低,他表示这只是初步建议,而且登记制并非只看这一个标准,认为之后可再随时间调整标准。至于人均面积,他表示不订明是因为大部分住㓥房的都可能是二至四人家庭,定最低居住面积会较适合。

另外,他表示太空仓属于床位寓所条例,另有其要求,且数量不算多,并不在今次建议范围内。

+4

期望法例生效后两三年内取缔 称“有篮载得住”㓥房户

郑泳舜称,若设立了登记制,希望相关法例生效两、三年内能取缔这三万个最差的㓥房。执法方面,除了由屋宇署监察及评估,他认为这工作可以由外判机构处理。他补充道,目前租管条例未能针对三万个劣质㓥房,且罚则少,只是罚千几二千元,检控了260多个案。

至于㓥房户的住所若被取缔会否有人无家可归,他表示简约公屋及过渡性房屋合共可提供5万个单位,认为“有个篮可以载得住”。

葵涌㓥房街坊会成员吴堃廉在同一节目受访,表示㓥房户最关心的是“(㓥房)取缔后有冇地方住”,称尤其住工厦或天台㓥房的已“打定输数”。他指住㓥房并没有任何入息、资格等限制,但如果未能符合申请公屋等资格,担心被取缔后有否安置方案,㓥房户都希望能原区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