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2分半聋青年 5年由毅进读至取得社工学位 盼帮听障同路人
半聋人士陈锦堂(阿堂)现为聋福会社工,他在中学时无心向学,中学会考成绩积点仅2分(最佳五科)。在社会辛苦拼搏4年后,发现自己并不开心,而且人生毫无目标,幸得当时中学班主任鼓励,让他用5年时间,从毅进课程读至社工学士,只为成为一名社工帮助同是听障的同路人。
半聋的身份让他更体会到聋人的沮丧,以及所面对的困难,他勉励听障人生不要被听障碍限制自己,“科技将来继续进步,有好多嘢可以帮到,唔好咁快扼杀所有可能性先,助听器就系其中一个工具去扩阔无限可能性。”
左右耳患严重听障 儿时介意戴助听器“惊俾人望住”
现年30岁的阿堂是半聋人士,其左右耳都患有严重听障,需佩戴助听器将音量扩大,才可听到部份声音。他在幼稚园期间发现听力问题,儿时的他与大多数人一样,都特别介意自己的外表,“惊俾人望住”,而只肯右耳戴助听器,而左耳在多年来没有助听器的训练,即使现在重新戴起都无用了。
中学毕业后曾到便利店 听错顾客增值额连累损失$450
就读主流中学的他,会考成绩并不理想,最佳五科总成绩积点只得2分,即使有老师的功课辅导,但仍无心向学,“觉得自己志不在此”;加上当时家庭经济压力颇大,因此在中学毕业后便投身社会工作,帮补家计。
他曾在便利店工作两天,但因听错顾客的增值金额而致店舖损失450元,这失误让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对人”的工作。
转做灭虫工作不开心想辞职 同事一句话大受打击
阿堂此后便开始做灭虫工作,“𠮶阵觉得份工唔使同人沟通,夜晚做又唔使点见人”,应该几适合才对。但在做了3、4年左右,当时约22岁的阿堂发现自己仍不开心,“唔想再做,但唔做又唔知可以做咩”,于是他便向同事倾诉,同事当时反问他“咁唔做呢份可以做咩”,这番话让他大受打击,便开始反思起自己的前路。
老师一句“你想唔想帮下啲同路人?”点醒
在迷茫间,中学班主任一句“你想唔想帮下啲同路人?”就此点醒了他,让他决意成为一名社工,用5年时间,从毅进文凭读至社工学士学位。他表示,在求学期间,他克服了自卑的心魔,“其实听障唔系最大问题,以前好容易将所有问题都归咎去听障度”,这令他蜕变成乐于与学生相处、倾谈的社工。
难忘有中四学生志向做医护 但因听障而犹豫
这三年间,阿堂在聋福会主要负责融合教育的项目,如入学校提供讲座和共融活动,以推广听障共融,以及为听障学童建立支援网络等。他难忘一次为中四听障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经历,该学生分享想成为医护人员的志向,但碍于听力问题,“医护行业唔可以听漏啲数字,一听漏好大件事”,这让其对能否成为医护人员而感十分犹豫。
阿堂便鼓励该学生选科先选理科,如生物等,让自己可有成为医护的条件。
科技将来继续进步,有好多嘢可以帮到,唔好咁快扼杀所有可能性先,助听器就系其中一个工具去扩阔无限可能性。
盼听障人士不要限制自己:有了未来配套就可以做自己想做嘅事
阿堂分享指,在求学时总有一些同学,会对听障人士抱有歧视心态,如用夸张手势扮做手语等,他认为今时今日的社会风气虽比以前进步,但仍要继续互相包容、体谅和对别人带有善意;学校亦可在硬件方面,考虑为听障学生配置字幕机,以及聘请教学助理,专责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等。
他亦勉励听障人士不要被听障限制自己,但这并不代表要克服此问题,“唔系要同自己讲听障系好事”,而是要接受自己,坦诚地与人相处,冲破自己对听障的想像,“等未来配套有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