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曾失恋陷辍学半年 靠音乐走出低谷 女青办音乐祭帮年轻人
基督教女青年会获赛马会资助,于今年4月起举行为期两年的“青少年拥抱情绪计划”,提供包括嘉年华、互动剧场、工作坊等,以音乐、艺术等手法让青少年学懂与情绪相处。打头阵的活动是由约1,800位中学生选出的“十大救命歌”音乐祭,让青少年自己表演最喜欢,以及令自己振作的歌曲,结果稍后公布。
有大学生就分享,少时曾受情所困缀学半年,最后靠著“夹Band”度过;他鼓励其他同辈要勇于向身边人求助。也有中学生指,自己透过歌曲得到力量,发奋一改过去的颓靡,改善家庭关系。
大学3年级生David(化名)分享,他自12岁起学结他,但因影响学业被父母逼迫放弃,最终他靠著自学,加入学校乐队。
他曾在中四面对失恋,久未振作,甚至缀学半年,连钟爱的结他都不想拿起;只因为与“Band友”有约,所以一直坚持。不过也因为这份坚持,令他成功分散注意力,“夹夹下有返动力”;他也凭YouTube自学,在乐理、电结他考获8级,升读大学心仪学系,而父母“唔反对就系支持”。
然而David亦坦承,至今也会出现焦虑,所以每次因此低落时,也会以弹结他、听歌纾缓情绪。
他提到,明白年轻人不时有压力,但其实人生是“It’s OK to be sad”(可以不开心)。重点是如何在发泄后解决问题,一旦跨过,就如同“打机升呢”一样;他又说,如果真的感到迷失,都要勇于求助,因为身边总有人愿意帮忙。
David作为今次音乐祭的表演者,他就指可能“(实际)帮唔到啲咩”,但相信人很多时要靠外界“点醒”;而歌曲本身有力量,单是听到已经可以释怀;他又分享,自己最近都有面对迷惘,但听过台湾歌手陶喆的《Run Away》后,“真系接收到(歌词)讯息”,支撑自己继续努力。
至于就读中三的慧敏(化名)则分享,升中后结交到一位挚友,却因分班后疏远;加上家中的姐姐因为成绩优异,父母经常将二人比较,令她感到父母偏心姐姐而大受打击。
她曾试过整天反锁在房间,只能躺在床上哭泣,在校成绩又变得更差;直至听到自己最喜欢的歌手陈蕾的《凡星》、《当我迷失时听著的歌》时,问自己“系咪做错咗”、“点解我唔得呢”,终决定重新振作;最后她主动修补家人关系、也效法姐姐自律地看书,摆脱过去手机不离手的自己。
热爱唱歌的慧敏,也在今年挑战自己参与歌唱比赛,希望逐步向自己的理想进发,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今次音乐祭则在师长介绍下参与,希望向其他面对困境的同学分享、勉励他们。
女青服务总监(青年及社区服务)林远濠就指,近年留意到青少年受情绪困扰而救助有上升趋势。以上年为例,女青提供驻校服务的三十多家中学,收到3,000宗个案,其中有近三分一是情绪困扰、比过去只有两成有增长。而警方、以至其他坊间团体,都有数据证明学生企图自杀的数字有上升,当中也有个案平日表现正常,但只是将困难藏于心中,“得佢自己先知”。
他分析指,青少年面对的情绪问题,一般可分为学业、家庭、朋辈三大因素。而在疫情后,不少社工都有反映学校为赶进度,就首当其冲令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至于朋辈因素,则因为疫情期间只可网上维系,人际关系变得“碎片化”,面对负面情绪,就更难与朋友倾诉、解决。
而父母因素,则更多出现在有兄弟姊妹的家庭,因为父母不时会将子女间作比较,易令子女难受;另外,也可能抱著事事已满足物质需要,便急于为子女“拆解烦恼”,询问他们还有何不足,而非了解他们;变相构成压力。
他希望透过为期两年的计划,提早发现青少年的问题、困扰,再以开放态度协助他们解决、面对情绪困难;而部分活动需要青少年主动参与、策划,也正好让他们主动走出来,同辈间也可互相借鉴学习疏理负面情绪;他又指,计划活动虽然完结,但后续女青仍会继续提供情绪支援工作。
林远濠又希望今次计划,可以避免社会污名化、标签受情绪困扰的年轻人,因为负面情绪“一年四季总有时间遇上”,学会与情绪相处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