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财赤卖地纾困 博物馆一定烧钱?MoMA靠零售餐饮可以赚几多?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早前发表周年报告,指2023/24财政年度受人流增加等带动,收入同比上升42%至10.61亿港元,赤字同比缩窄20%至5.78亿元,而现金及银行结余降至62亿元。
西九财困持续,政府早前准许西九卖住宅地纾困,引发社会关注“地产养文化”能否可行,但其实除了卖地、捐款等,博物馆还有哪些收入来源?“01研数所”尝试比较西九文化区、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的入构成,看看不同博物馆有哪些方法增加收入。
2023/24年度西九文化管理局营运收入达7.64亿元,同比上升38%。而计及银行利息和投资收入后,基本收入达10.61亿元,同比上升42%。
西九管理局指,2023/24年度M+博物馆成本回收率42%,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成本回收率更由44%上升至67%,形容“成本回收率与全球多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机构看齐”。
疫后西九收入显著上升,但仍难抵销大部分开支,上年度赤字虽同比缩窄20%,惟规模仍达5.78亿元,并且是第5个财政年度录得赤字,而现金及银行结余进一步降至62亿元。政府早前允许西九管理局出售西九第二区住宅项目,楼面面积上限为17万多平方米,西九可保留全部收益,以解决财困问题。
▼ M+过往展览 ▼
“地产养文化”似乎是富有香港特色的做事方法,但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有其他方法赚加收入吗?本质上,博物馆是一项公共服务,不少世界知名的博物馆都难以单靠门票收入取得收支平衡,需要靠捐赠、赞助、政府资助等支持,而不少博物馆亦透过出售品牌商品、专利授权、收取会员费等开拓多元收入。
以纽约MoMA为例,旗下的MoMA设计商店(MoMA Design Store)不止是间纪念品商店,而是一间设计品主题商店,并由策展团队挑选商品;除了在本馆外,亦于多地开设分店,包括香港K11 Musea的门店。数据显示,2022/23年度MoMA营运收入中,约45%来自赞助及捐赠;零售、出版及餐饮收益占约32%(近7,600万美元或约5.9亿港元),是第二大收入来源;入场费及会员费则分别占15%及6%,营运收入分布较为平均。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方面,2022/23年度约五成营运收入来自捐赠及赞助,其次是占比14%的门票收入,以及占13%的零售及其他活动收入(约4,600万美元或约3.6亿港元),其余收入来源还包括纽约市政府资助、会员费(分别约7%)等。不过上述两间博物馆2022/23年度都录得营运亏损。
至于西九文化区2023/24年度主要收入(注:管理局及附属公司的客户合约收益)中,主要集中在捐赠赞助及租金收入,分别占约三成;其次是入场费占约17%;零售和餐饮(约2,700万港元)、活动收益(约3,050万港元)分别只占约3%,而后两者实为值得进一步拓展的收入。而事实上,随著疫后访客人流增加,上年度西九文化区餐饮商户收入已同比增长22%,博物馆商品销售收入亦增长了25%,表现可谓不错。(注:3间博物馆规模不同,不宜直接比较收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