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bra去哪儿?胸围回收计划 转赠第三国家妇女
经常听到胸围品牌鼓励大家要定期换胸围(以一星期至少有两个胸围替换作指标的话,大约12-18个月就应换新的);但大家有否想过,bra bra被抛弃后会有什么下场?它们是否只可成为废物?如果有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宁愿把钱都花在家人身上而选择几个妇女轮流分享一个胸围,你会响应香港以物易物平台执嘢(JupYeah)发起的旧bra回收行动,把二手胸围捐赠予The Uplift Project吗?
2016年时,英国内衣品牌老字号Rigby & Peller就女性穿着内衣的习惯作出一项调查,发现受访妇女平均就有四分一的胸围是不舒适的,而大概四分三的受访者则承认她们都会对其中一个胸围最“忠诚”,有超过60%的人更承认会每天只穿同一个胸围。会穿上身的胸围就只在这些,但我们的衣柜里总塞满林林总总、不同款式又不同尺码的胸围,与其因为对旧物有感情而不舍得抛弃,何不把它们转赠有需要的妇女?
执嘢:旧bra去哪儿?
将以物易物的概念在香港发扬光大的,执嘢(JupYeah)做到了,除了在网上平台提供服务,更会不定期在各市集、大型活动上举办以物易物的行动。最近,受一位Jupper(享用执嘢服务的支持者)问了创办人之一阿Ren一个问题:究竟旧胸围可以如何处置?有感各大品牌只会鼓励大家定期置入新的胸围,却只会在“优惠期间”回收旧bra,那平常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如何处置它们?
其实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慈善机构会回收旧内衣,但各有不同的用途,例如Free the Girls就会聘请被贩卖人口的女孩,鼓励她们靠转售二手衣物而赚取生活所需;但这次执嘢就发起旧bra回收行动,再把它们转赠The Uplift Project。
为什么是The Uplift Project?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人想要我的旧胸围?为什么执嘢会选择The Uplift Project?就是因为计划中提到的一句截中了执嘢创办人Ren的心:胸围代表了女性的尊严。Ren记得小时候她的外婆告诉她,年轻时没有胸围,走起路总是尴尴尬尬,每每要不自然地遮盖自己。虽然近年有不少女性主义者提出胸围是女性权益的捆绑,但对于落后国家,胸围仍然是必须──价钱却很奢侈的物品,一个新的胸围就要花掉10-30小时的薪金,更糟的情况是根本没有新的胸围出售,尤其是孕妇胸围等有特别用途的款式。
The Uplift Project在一个Facebook帖文中就提到,不少妇女会宁愿把钱全花在家庭的必须品上,而牺牲自己购买胸围的权利,甚至出现数名妇女分享同一个胸围的情况。平日没有胸围,也可以遮遮掩掩过关;但崇拜日没有胸围的话,她们是进不了教堂的。因此,胸围除了给予她们尊严,更赋予她们可以随处行动的自由。
The Uplift Project是终点站吗?
The Uplift Project成立于2005年,从澳大利亚、纽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收集一手或二手的胸围及新的内裤后,会跟国际红十字会、国际扶轮社等机构合作,为斐济、菲律宾、柬埔寨、斯里兰卡等亚太地区妇女提供内衣,而机构只会在有妇女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提供,可以安排公平分配,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所提供的跟受惠者的文化上相融。
2015年其中一次的捐赠就Women's Development Centre Kandy Sri Lanka合作,发言人更表示“我们妇女的精神和乳房都被uplifted了!”你的胸围曾经给予你保护及自信,就算尺码、用途不再适合,它们都可以为其他妇女提供舒适及方便(受惠妇女所得到的很有可能就是她们这辈子将拥有的全部胸围了)。
响应执嘢:我可以做什么?
尺寸:70+ 及尺码:A-E+,完整无损、弹性良好嘅一般、孕妇及哺乳胸围。
1/ 尖沙咀: Pause & Ponder 环保服饰
2/ 旺角: Organic We 对得住地球基地
3/ 深水埗:DW Lounge
4/ 石硖尾: 喜居生活 Lively Life
5/ 天后: PopaArt
6/ 湾仔:喜居生活
执嘢将增加更多收集点,详情可参考他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