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成为受欢迎的Youtuber﹗4大原则让你将兴趣变事业
年青一辈常言道:“要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把兴趣变成事业,就要跨过业余与事业之间的界线。
业余与事业的分别在于:发展事业需要对范畴拥有深邃的认知、理解和心得,同时愿意承担责任,明白个人角色,绝不“一日打鱼三日晒网”,态度谨慎,务求达到专业要求;业余性质仅为满足个人愉悦而工作,但自由度高,不需因应客户要求而投入,倍感轻松。两者各有优势。
凡事总有可能,没有的天生专家。不论是烹饪烘焙定还是化妆梳头,只要坐言起行,参考以下4个贴士,持之以恒,就能随时将兴趣变事业。
1. 善用社交平台 不停发布“认真Posts”
除非本身的兴趣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否则“有酒自然巷子香”的道理就不能套用于发展事业之上。换句话说,若要吸纳顾客的话,先要推广自己,经营存在感,为事业定位。
在Facebook发布“认真Posts”好,拍摄短片上载到Youtube也好,定抑或是茶余饭后谈及相关兴趣,分享知识之余,亦要著力解释如何运用个人兴趣解决别人的疑难,建立联系,为兴趣创造价值。
2. 将兴趣化身服务/产品 规划工作内容
将“兴趣”变成事业,要视乎有没有人愿意花钱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
若然能将投入变成产出,就是转型的第一步。个中关键,就在于以下问题之中:当第一位客人出现时,你能提供什么产品/服务?过程如何?最终结果如何改善客人的生活?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答以上问题时,就可大概清楚自己需要靠付出什么投入,才能换来什么程度的回报。
因此在规划阶段,需要参考现有经营模式,打探行情,才能制订出符合目标市场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大致收费、客人期望、经营手法、宣传技巧、相关法例和守则等等,比较之下,了解自己有何竞争优势,再决定从何入手。
3. 一切从“简”开始 持之以恒
创业故事看多了,自然会把创业“浪漫化”。但在原则上,小试牛刀,一切从“简”开始,持之以恒地产出,最能反映兴趣的市场价值。
正如许多国外的Youtuber一样,虽然起步初期没有良好的灯光设备,也没有受过正式的专业训练,单借互联网分享生活经历,就已经非常有趣,点击率远胜专业制作,是将兴趣变成事业的表表者。
回顾拍摄Vlog而知名的Michelle Phan的经历,她曾经被化妆品品牌邀约拍摄教学影片,但却要坚持她一贯简单而写实的拍摄风格,全因她明白到观众就是喜欢那写实的作风。由此可以看到,将兴趣变成事业不需漂亮堂皇的手法和技巧。
简单又有效的点子,才是最优质的点子。
4. 不忘初衷 忠于自己
为什么要把兴趣变为事业?人各有志,难以详述各人把兴趣变成事业的各种动机。但就兴趣的性质而言,兴趣是最能表达自己的媒介,亦是热诚所在,发展兴趣,变成事业,犹如将自己的喜好发扬光大,同时重拾创作的主导权,实现自我的最佳渠道。
即使太阳底下无新事,在发展兴趣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参考同行的策略和特色,借此改进自我,提升价值。
但在这拥抱原创意念的时代,任何细小的差异与细节都是塑造品牌魅力的一部份,反映原创者的个性和心思,独一无二。故此,与其左望右望,还是坚持初衷,按照个人意愿发展兴趣,才有机会突围而出。
(资料来源:Inc.、The Muse、Forbes和Net Mu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