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糖都会有糖尿病?日常饮食测患病风险 食“1物”致病率可降15%
下午会嘴馋吗?甜饮、手摇杯成了不少人的首选,加上咸酥鸡、薯片这类重口味宵夜,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这些高糖、高盐、重口味的选择,虽然让味蕾瞬间满足,却可能悄悄为健康埋下隐患。
根据台湾卫福部统计,近年糖尿病重回死因第五名,这样的数字无疑提醒著我们,现代饮食习惯值得被重新检视,选择吃什么,不只是口腹之乐,更可能决定健康的长期走向。
远离甜品、珍珠奶茶都可能会有糖尿病?多种常见食物亦是致病元凶,食“这3食物”可助降低风险(点击放大浏览)▼▼▼
甜食不是唯一元凶!这些食物也是糖尿病推手
拥有5.2万粉丝的减重医生萧捷健曾于粉专中指出,许多人以为远离甜食和含糖饮料就能避免糖尿病,真相却不止于此!根据研究指出,像是每天多吃一份红肉,可能让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0至15%,加工肉品的影响更大,高达20至30%;精致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米饭,也在不知不觉中推高胰岛素阻抗,成为血糖失控的“隐形帮凶”,他也针对六大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饮食习惯进行深入分享,让民众更清楚该如何调整日常饮食。
含糖饮料
每天多喝一杯(约 350 毫升),糖尿病风险增加15至25%。长期爱喝含糖饮料,不仅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还会增加体重上升的风险。
红肉与加工肉品
每天多吃一份红肉(如牛排),糖尿病风险增加10至15%。
每天吃加工肉品(如烟肉、香肠、热狗),风险可能增加20至30%。
精致碳水化合物与甜食
常吃白面包、白米饭、饼干、甜甜圈等,容易导致胰岛素阻抗与体重上升。
高糖、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让糖尿病风险比高纤维、全谷类饮食高出20至30%。
果汁
纯果汁糖分高且纤维少,每天多喝一杯,糖尿病风险增加15至20%,萧捷健建议以整颗水果取代果汁,有助稳定血糖。
同场加映:水肿原来应该更要饮水?6秘诀改善浮肿问题 多食1种食物有效代谢(点击放大浏览)▼▼▼
水果
莓果类(如蓝莓、草莓):富含抗氧化成分与膳食纤维,每天摄取半杯可降低糖尿病风险10至15%
苹果:每天吃一颗,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将糖尿病风险降低7至10%
高糖水果(如芒果、西瓜):适量食用影响不大,但过量可能干扰胰岛素敏感度,需适当控制
乳制品
每天1至2份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糖尿病风险降低约10至15%;高糖或全脂乳制品,因热量与脂肪较高,可能减少保护效果。
医生萧捷健表示,这些研究显示,日常饮食选择与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减少含糖饮料、选择低GI水果,搭配膳食纤维和均衡饮食,都是迈向健康的好方法;餐桌上的每一份选择,都可能影响未来的健康,别只聚焦在甜食或饮料上,不妨检视每日饮食,或许会发现更多潜藏的健康隐忧。
小心糖尿病警讯!“三多一少”症状别忽视
谈到糖尿病风险,不只是饮食,生活习惯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台湾卫福部提醒,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脂,甚至吸烟、饮酒过量与遗传,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糖尿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多吃、多喝、多尿或体重突然下降时,病人通常才发现已经罹患糖尿病。如果血糖长期无法控制,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等严重的合并症;台湾国民健康署署长吴昭军呼吁,高风险族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发现血糖异常,务必及早求助专业医生,并透过改善生活型态,有效降低糖尿病与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健康从日常开始,别让糖尿病成为你的隐形威胁。
同场加映:下体气味奇怪感痕痒?私密处异味6原因+改善方法 裤太紧味道更浓(点击放大浏览)▼▼▼
延伸阅读:
【本文由“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转载,研究资料由“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