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芝士如同吸毒做爱? 揭露芝士令人无法抗拒的秘密
看过国外探讨饮食失调症的纪录片,例如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的the Supersize vs the Super Skinny、旅游生活频道(TLC)制作的“我的六百磅人生”等节目,不难发现高油盐糖食品犹如令人上瘾的毒品,满足痴肥人士的空虚感觉。而当中更不乏他们大口进食芝士的场面,不禁令人疑问:为什么有人会食芝士食上瘾,而有人节制进食,避过痴肥的命运?
食芝士如同吸毒做爱?
美国新闻网站哈芬登邮报(Huffington Post)近日就刊登出一篇有关芝士会否令人上瘾的报导,指出虽然凡是高油、高盐和高糖份食品会刺激多巴胺(英文:dopamine;会令人感觉兴奋的神经化学物质)分泌,让进食垃圾食物令人感到愉悦。进食跟购物、性行为、热恋、酣酒、吸烟和吸毒一样,同样会在过程中诱发更多多巴胺分泌。
而报导亦怀疑不少国外加工食物公司刻意调高食物中的油盐糖比例,刺激进食者的多巴胺分泌,提高食欲,塑造需求。在另一边厢,乳制品除了含有高油高盐之外,更含有牛奶独有化学物质酪啡肽(casomorphins)。酪啡肽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进食后可令大脑产生“类鸦片效应”,分泌多巴胺,令人感到满足和愉悦,有机会造成上瘾。
但为什么有人会上瘾,而有人会抗拒它的诱惑呢?那就要从大脑中的“奖励机制”说起。所谓的“奖励机制”其实就是大脑的神经反射作用:每当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多巴胺,刺激多巴胺接收神经,令人感到愉悦。换言之,任何令人上瘾的行为多少都会催生多巴胺。
久而久之,不论是瘾君子、痴肥人士定还是购物狂,都得靠不停吸食毒品、进食高油盐糖食物或不停购物,持续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才可维系满足的感觉;如一旦停止相关刺激,就令人失去快感,如同失落成瘾,惹来“芝士等同可卡因”的比喻。由此延伸开去,如人对多巴胺并不敏感的话,那便需更多刺激,如进食更多三高食物,才能维系愉悦感觉,同时吸收过量营养,导致痴肥。
尽管多年以来都有不同研究,就进食乳制品的副作用讨论,获乳制品工业资助的研究努力证明它对人体有益,同时亦有不少研究指出乳制品对人体有害,众说纷纭。与此同时,亦未有相关研究证实进食芝士会催生大量多巴胺分泌。如果单从“上瘾”的定义解释:如经常进食超越正常份量的芝士,停食时感到不安和失落的话,就算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