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家居】最新广告被轰下架 舒适家居容不下剩女?

撰文: 许芷婷
出版:更新:

我以前很喜欢逛宜家家居,穿梭在数十个厨房、浴室和房间,家俱还是其次,最好看的是众生相。坐在沙发上宾至如归的游客、躺在床上的两小无猜,完美演绎床褥是何等舒适,还有就是躲在衣橱里的小孩,是刚从Narnia 回来吗?想不到前几天还在中国大陆宜家家居的广告看到妈妈不认女儿的戏码,反映“单身大不孝”,也悄悄暗示再舒适的家居都容不下“剩女”。

广告的主题是“轻松庆祝每一天”,情节却一点都不轻松。一家三口愁眉苦脸,妈妈更摔筷子,说出“震惊七百万人”的说话:“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男朋友及时赶至,父母一脸欣喜,布置一屋宜家产品。广告“负评如潮”,宜家发表声明道歉,指无意“传递错误印象”,并暂停播放广告。

“剩女”不是“宜家”元素?

一家三口气氛紧张,直至男友出现他们オ展开笑容。(广告截图)

宜家家居容不下单身女生?宜家家居一直给人“贴地”的感觉,虽是瑞典品牌,分店遍布多个国家,但设计则是每个国家都不同,设合当地的居住环境和顾客的生活习惯。查看官方网站,不变的是他们的宗旨,“宜家”的要素是切合大众,价钱相宜和环保。

但在这则广告中,一家三口在饭厅吃饭,气氛紧张。到男朋友拿著鲜花到访,父母才铺台布、点蜡烛、亮起“情调灯”、捧出精致餐具,再堆上灿烂笑容,满屋宜家产品,要到男友到来才布置,是否反映了宜家所指的大众不包含单身女生?

而且主题是“轻松庆祝每一天”,我本想像的是感恩生活小事,就是一家人吃晚饭也是值得庆祝的事。广告带出的讯息却是:女生没有男朋友,就整家都不快乐。

成家立室才算尽女儿本份?

中国传统家庭观念起码要三代同堂。(中国宜家家品)

宜家家居固然著重“家”的观念,但在广告中所表现的“家”却引起很大争议。当中最具争议性一句是:“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十月怀胎、眠干絮湿,女儿没有男朋友就不认女儿,算是哪门子的家?

不论是传统观念或现代思想,父母希望儿女成家立室都是平常事。但这可以是出于关爱,希望子女有人照顾。就是单身,父母再担心都不至会不认女儿,先不说缘份可遇不可求,再说就是有男朋友也不一定快乐。把“单身女生”标签为“不孝女”,实在是太激进。

“野蛮妈妈”反映真实中国社会?

在内地写实电视剧《盲约》中,女主角与妈妈打赌一定能在妹妹婚礼中带男朋友出席。(《盲约剧照》)

宜家家居除了会为不同国家的顾客设计不同的家具,广告也是度身订造的,如香港的就是“宠物”。虽然大陆版广告一推出,“负评如潮”,但也有内地观众反映,催婚是常见现象,男与女都一样。内地婚介公司也表示,为避农历新年时的“催婚攻势”,“出租男友、女友”回家过年都有价有市,两日一夜要约2,000至3,000元人民币。虽然如此,但此广告也确是有歧视单身女生之嫌,就是社会有这“压力”,也不应再加深和宣扬。

宜家家居包容得了各式各样的客人,在店内千奇百趣的行为,没理由在打造理想家居同时容不下单身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