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敏︰要为香港女演员制造舞台 解决合拍片失衡现象
编剧李敏与蔡卓妍(阿Sa)这个组合,对上一次合作是两年前的《雏妓》,这部戏让阿Sa入围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并获得其他电影节女主角奖项,演技备受肯定。今年阿SA再收到李敏的剧本《原谅他77次》,今次看到故事大纲便甚为喜欢,主动游说老板杨受成博士投资。到底这个剧本怎样令阿SA如此钟爱,当中又会为她和李敏带来甚么新花火呢?
可能会有人怀疑,年纪已不轻的李敏如何去写一篇如此青春、如此少女的故事呢?当一个人的年纪去到一定位置,再写与自己距离那么远的东西,好像有那么一点不真实,太过靠幻想来制造。对此,李敏肯定地说:“女人无论几多岁都有颗少女心。”
她认为无论男女,这颗心都一样存在。“女人每想起自己,都仍觉得是二十岁的自己。有人说笑,男人二十岁找二十岁的女人,四十岁仍是找二十岁,六十岁还是找二十岁,因为男人主观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彷佛自己也变得年轻。”简单的几句话,涉及存在主义的问题,心中的自己,可与别人客观的自己不一样。所以生了两个小孩的李敏,心态上仍保持二十岁般年轻。而《原谅他77次》就正正由此而生,以一颗年轻的心,写下青春的爱情故事。
“《原谅他77次》是为阿Sa而写。”
本地市场有限,本地电影要赚钱,自然要北望祖国,合拍片亦由此而来。然而,合拍条款要求用上一定数量的内地演员,变相香港演员的机会少了,特别是新演员和女演员。李敏︰“男演员在内地知名度较高,票房较可靠,而为了满足条款,女主角名单上就会用内地演员。”但这又似乎衍生另一问题,香港女演员何去何从呢?
这两年的新晋女演员苏丽珊、颜卓灵、谈善言、余香凝等,似乎都未能突破这个框框,只能在本地制作中打滚。作为电影人,李敏又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所以我写《原谅他77次》是为阿Sa而写,希望让别人看到,其实香港女演员一直在努力。拍《雏妓》之前,跟阿Sa并不熟络,不过闲聊间,发现香港女演员其实都在寻找可以证明自己的舞台。”但毕竟,像《原谅他77次》或是《29+1》、《骨妹》等,这些以女性为主轴,让女演员发挥的电影并不常有,加上合拍片的障碍,香港新晋女演员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连青黄不接都不如
不少人认为香港女演员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近几年在台上拿最佳女主角的香港演员有惠英红、鲍起静、叶德娴、刘嘉玲等,最年轻的杨千嬅都已经43岁了,但千嬅以后到底有谁可以接棒呢?实在有种青黄不接的感觉。李敏:“常常听人说青黄不接,但其实我们连青都缺乏。香港电影人为了生存而要打入内地市场,其实香港演员都需要打入,所以我经常跟导演说,要多用香港演员呀!”到底如何解决问题,其实大家也说不清,暂时仍是一个困局。而当这班有一定资历的女演员都没甚机会参与合拍片的时候,年轻一辈似乎更难突破本土小制作,冲出香港。
李敏在述说女演员问题的同时,亦指出男演员其实也有类似问题。男演员看似比较风光,但留心一看,这批男主角们其实都已经上年纪了。“要我女儿看一个4、50岁的男人拍爱情片,其实难以投入。不要误会,我很喜欢这班男演员,不过他们不是属于年轻一辈的爱情,亦因此走失了一班人走去看西片。”随香港的黄金时代逝去,年青演员的上位机会亦随风而逝,合拍片还可以合多久呢?香港电影的生存空间似乎愈来愈细。
大制作/小品/偏锋兼备
“本土市场有限,制作费也有限。想拍出有画面、震撼的场境,合拍片是不能避免。”李敏略带无奈地说。像是《寒战II》、《拆弹专家》这种充满枪战、爆破的电影,单靠本地电影公司是不可能有经费制作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低成本制作也能制作出好戏,《一念无明》、《树大招风》、《点 ‧ 五步》、《十年》等就是好例子。不过影坛需要百花齐放,自然要有高成本、大制作电影,观众有不同选择才能保持新鲜感。因此,李敏今年写了大制作《拆弹专家》,同时亦有《原谅他77次》这种小品爱情故事,甚至是走偏锋的《失眠》。
《原谅他77次》也许不会是金像奖评审及选民的那杯茶。但或者大家都能从中获得某种共鸣感,一个让阿Sa如此喜爱的剧本,定必有其吸引之处。李敏为阿sa打造的舞台,能延续《雏妓》的成功,让她再度发光发亮吗?香港女演员需要的舞台,又止于《原谅他77次》吗?香港新晋演员要如何闯出一片天,这个问题是整个香港电影圈都需要面对,却又难以应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