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一出好戏》三年磨一剑 自编自导自演受电影《2012》启发

撰文: 一条
出版:更新:

2015年,“70亿影帝”黄渤,在自己事业巅峰突然淡出公众视线,一蛰伏就是三年,导了一部电影,片名叫做《一出好戏》。这部处女座的处女作,果真是一出好戏,演员黄渤,从此可被称为导演黄渤。有人开玩笑地把剧情概括为:干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其实是一个残酷冰冷的生存故事,弱肉强食,不进则退,黄渤迂回讲来,竟透出淡淡的幽默与温暖。这个娱乐圈人缘最好、最会讲话,志玲姐姐唯一表白想嫁的男人,曾经被圈内人嫌弃为“社会二流子青年”,在社会底层挣求存多年,如今终于大萤幕上头一次赤裸了自己的心思。黄渤的成功学是,做人要讲良心,人活一辈子有得有失,最重要的是无愧于心。

Huang Bo - The Island

黄渤的一出好戏

自述:黄渤 编辑:石鸣(一条)

“这部作品是我的一次初恋”

想拍这个故事,最初是因为看了《2012》这部电影。这套电影是一套大特效片,天崩地裂的,视觉效果耀眼。世界末日,所有人都上了诺亚方舟,各色人等、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就呆在诺亚方舟这样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

看完以后,走出电影院,我有一个最大的疑虑:他们可能会待在海上漂一段时间,那么,在这个诺亚方舟里边会发生甚么事?

我觉得这个“之后”的事情很有意思,可能比“之前”的事更好玩一些。我们这个戏里,用了一个大黄鸭,其实是一个旅游用的水陆两栖的观光巴士。这个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是给朋友帮忙,想一个水陆两栖巴士的宣传片的创意。我突然就想到一帮人坐着这个巴士出海,如果遇到风暴了会怎么样?这一船人,比如说有20个男的,10个女的,他们掉到了一个岛上,之后会发生甚么事情?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一想像,就觉得这个故事还蛮开阔的。因为故事的开口特别多。可以是荒岛片,马上就能想到美剧《迷失》那种。也可以是爱情片,那个时候的爱情,真的就是海枯石烂、天荒地老的爱情了。还可以是罪案悬疑片,人孤零零地在岛上,面临生死,面临抉择,像经典的《太平洋大逃杀》,也是在这种场景下发生的。

这是一个极端环境。其实等于是把所有人浓缩到了一个试管里头,观众都是旁观者,看这个试管里面的小实验。整个过程中,要不要死人?小岛是孤立的,要不要设置外来者介入?故事走向要有多残酷?或者要有多好玩?剧本也是在这里费的力气较多,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我不想妥协。又不是说就得过日子,找个人凑合凑合。没有,这个就是一个初恋。从一开始起念,到最后拍完,前前后后一共八年。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最早,一边在剧组里边拍戏,一边就会找人聊这个故事。怎么往下去,一直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想。2015年,拍完《寻龙诀》之后,就认认真真地停下来,投入到这一件事里面来了。从《寻龙诀》到现在,因为要做这个戏,一直没有接新戏。好多人说黄渤退休了(笑)。

其实我没那么想当导演。这个故事一开始,其实希望能够找到别的导演来拍,结果一直没有合适的。我入行这么多年,觉得自己也能做,但能做到甚么程度,说实话我不知道。因为我知道当导演会耗费的时间成本。拿出两三年的时间,投入到一件事情里面来,中间要推掉绝大部分的戏,其实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事情。犹豫也犹豫在这。

后来决定去做,是因为正好前一个阶段的创作碰到了一些困惑。作为一个演员,表演就是你的工作。但仅仅是你的工作的话,我觉得就有点没意思了。那最后到底是为了甚么?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能演好?还是去挣一点人工?

其实一开始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就是觉得它的创造性吸引你。做这件事,你满足观众的第一个前提,是先满足你自己。所以后来决定要自己导演。心里清楚,这不会是一个特别舒舒服服就能拍完的戏,但还是挺好玩的,就开始这么做了。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现实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开拍之后,困难果然如期而至,一点儿也没给你省下。最早想,这个戏大概三五千万就拍完了。就一个岛,又没有甚么豪华的阵容。结果,现实给了你一记响亮的耳光。

为了找影片中的这个岛,我们几乎找遍了全世界。后来终于找到了屋久岛,位于日本最南端,被称作“日本的最后一块秘境”。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就是照着那个岛画的。而且几乎没有电影去那取过景。

我去了以后一看,觉得这简直就是老天爷的赏赐。我要的全都有,溪水、瀑布、山洞、悬崖、怪石嶙峋,黄色的海滩,黑色的海滩。林子里边像《指环王》一样,石头、树干全都是青苔,绿得像仙境。早晨和傍晚林子里有雾,特别美。我觉得太棒了。竟然没有一个剧组来拍过,难道是被我开发到了一片处女地吗?尽管要开楼梯、开滑道,做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是玩命地去了。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去了以后才发现,电影工业都发展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你会是那个最聪明的人呢?别人不来都是有原因的。一个原因是保护。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特别严格。甚至有的时候进到林子里边,青苔都不可以踩,机器要提在手上,不可以放到地上,连三脚架都不可以,轨道也不行。

另一个原因是天气。去了以后,我们听说了那个岛的宣传语:我们这里一年有四百场雨。我去勘景的那几天,正好碰到老天爷开眼,一场雨都没有下。正式开拍后,基本上每天的标准动作就是望天。

演员跟着一起吃了不少苦,一周七天裤衩一直是湿的,都没做过。早上起来说等晴天,等到中午一看坏了,今天是晴不了了,转去树林吧,拍另外一场戏。一转过去,太阳就出来了。就跟谈恋爱一样。女朋友不可能只给你笑脸,也会发脾气,也会任性。我们这次找的这个,脾气可不小。

制片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我没法做到像好多大艺术家一样,为等一个晴天空半个月在那儿。后来实在不行,那就雨拍吧。结果好像反而能出来另外一种力量。其实有时候是老天爷在教你,甚么叫做顺势而为。

干这行纯粹因为我喜欢

我觉得自导自演,其实是挺不科学的一件事。因为一会儿要理性,一会儿要感性,一会儿要主观,一会儿要客观。这个跳进跳出,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我原来想的,找宝强过来帮帮忙。他自导自演的新戏刚弄完,有些事能帮一下。

结果现场躺在椅子上睡觉最多的就是他。每天看天,那个云那个雨下得一塌糊涂,他在旁边一边玩手机一边说,“渤哥,雨停不了了,收吧。” 充分感受到了甚么叫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张艺兴我一直都没当面夸过他,但是确实让我挺满意的。有场戏要生吃鱼,谁平时会拿一个有头有尾、肚子里边全都是内脏的鱼咬呢?他各种心理建设,不想吃,结果到现场还是吃了。后来我还以为他的心魔从此就克服了,结果说从那到现在再没碰过一口鱼。

他的萤屏初吻也在这个片子里了。一开始本来没这个戏,是一个即兴。戏演到这儿了,就来了这么一个。第一个亲完了,不偏不正的,没意思了,索性深吻一个。没想到,太(为他)不值了,好不容易录个萤屏初吻,结果到最后还是跟我(吻)。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舒淇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演员。其实她身体状态不是太好,容易过敏,一开始接这个戏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后来还是成功把她给“骗”来了。你问我俩之前合作好像没有演过情侣?怎么可能呢?自己不创造这个机会,怎么可能有呢?

结果来了之后,一等场就等八天。所以我们其实是一个拍戏拍得挺奢侈的剧组。我俩在山洞里跳舞的那场对手戏,是最难熬的一天。真是浇得透透的,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她那天过敏特别厉害,身上是可以写字的,随便拿指甲盖划一下,过一会儿就鼓起来。喊停以后,她就自己在旁边发抖,因为大家都太忙,在忙别的。我说给姗姗(注:舒淇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名叫姗姗)把伞,她说没事,反正都已经湿了。这么大的明星,在泥泞里面颤抖,特别可怜。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这样对人好吗?我觉得真不好,特别不好意思。但是那个戏,真就得那么拍。不过,当时被折磨的时候,也没觉得被折磨。这就是因为你喜欢这个事。演员这个行业,喜欢才能干得下来。你要不喜欢,硬干这事,我觉得没有比这更苦的活儿了。又辛苦又累,风吹雨淋的,而且心理压力还大,演不好所有人都盯着你,一条过不了,所有人唉声叹气的。

我还好,演技这个关过得比较早。剩下的那些“过不了”,基本上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些要求。自己给导演提,再来一个,再换一个样儿。

我并不是天生精力旺盛的那种人。还是因为自己喜欢。有的时候工作把你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填满的时候,会让人烦躁和沮丧。我解脱的办法,就是稍微把头扭一下,看看周围其他的东西。

拍《一出好戏》的时候,有一次拍夜戏拍了一整晚,到早上才收工。我们在海边往回走,正好是海上日出。那个光洒在海面上,和刚退潮的湿漉漉的沙滩上,特别好看,我就掏出手机拍照。本来累了一天一夜没睡觉,结果突然美好的来了这一下。就是十分钟给自己一个小宽慰。扛过这一段,生活还是美好的。

一个导演,从一个戏开拍,到最后结尾,大概要做几万个决定。天天面临“要、不要”,“是、不是”,“好、不好”,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我以前是有“选择困难症”。很早以前我去过一次选秀节目当评委,幸好不是甚么大的选秀。后来我再也不去了,就是我不太喜欢决定别人的命运生死。有的时候你看那孩子期盼的眼神,这东西又不是数学题,有明确对错,你让我去选谁去谁留,这实在太痛苦了。但是这次导戏倒还好。很多东西都必须要马上决定,没有那么多空间给你纠结。

其实有的时候,你的纠结不是在单场的戏上面,而是在于对最终表现力量的大小的拿捏。我可以拍成一个纯喜剧片,就是咱们说的爆笑喜剧,对我来说比较轻松一点。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我去演就好了,没有必要自己去导。

这部片子我希望大家看了会笑,但是笑得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纯解压,是深度理疗。也没有到深奥的层次。我自己本身文化水准就不高,哪能深奥得起来呢?其实也就是一些有限的尝试跟探讨。我认为一个电影除了文艺属性之外,一定有它的娱乐属性。你可以有表达,但并不一定每部片子都要皱着眉头说话。我对这部电影没有过高的期待,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有点儿意思就够了。

+3

下次拍戏我得好好发一次火

我其实比较喜欢现实主义的东西。但是纯现实主义题材,现实中受到很多规则的束缚。话说回来,我们生活中有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在这些规则里边完成我们的人生。

那么,打破这些规则之后,或者彻底抛弃这些规则,我们自己重新制定新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甚么好玩的东西出现?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好人,但是真的放在一个极端环境下,你还是不是这样的温文尔雅?你会不会在一些事情上歇斯底里?我觉得把这些东西掀开蛮好玩的。

人性到底本善还本恶?我觉得人性本无善恶。这个老早之前我就和朋友聊过,聊来聊去,我觉得真的是这样的。

歇斯底里的极端情绪我自己有没有?这个跟性格本身有关系。包括这次拍戏,我本来以为我会爆发。很遗憾,结果没有。首先一个是,我不太习惯那种情况下的交流。 这种交流有的时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很多导演现场一著急,骂人,突然会迅速解决很多事情。但我不认为这是唯一的一个解决方法。

这种方式,你做完了以后,你自己也是不愉悦的,所以说不太会。这可能跟自己早年间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到处跑社会,石头的小尖尖早就已经被打掉了。这次导戏,很多人都说我是他们见过的脾气最好的导演。说希望我下部戏的时候“好好发一发火”。

《一出好戏》(一条提供)

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找机会得发一下,当演员的时候再发吧。其实一直到前两年,我都觉得自己是青年演员。记者采访我,我还说“我们这些青年演员如何如何”,结果对方记者猛然擡了一下头,我才知道原来说错了。

慢慢你就发现,比你早一波的演员,有好多都已经不太活跃了。已经到了你们应该挑大梁的时候了。包括这次我拍这个电影。听起来也许有点酸。就是你已经不是青年一代拼拼冲冲闯闯,或者你坐享一下市场的渔利就可以了。其实你已经从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东西。

所以你去做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稍微有点责任。在前人的路上,哪怕往旁边再拓宽一厘米、一毫米,再往前进一丝丝。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本文获“一条”授权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