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忌讳|港人有几爱钱?猪舌猪肝变脷膶 呢样嘢改一字反败为胜
遇不如意时,才会唉声叹气,所以粤语人士忌讳送“鞋”,不想把逆境送给别人,使人唉声度日。(本文节录自《粤语忌讳现象的语言学研究》。)
文:王晋熙(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发展主任)
通泰行负责人,李丰年先生更指出从前香港的鞋店必定在农历新年初七后方会启市,可能与此忌讳有关。
粤语中的钱财语言忌讳能深入反映其风俗文化。大部分与钱财相关的用字都有其忌讳,简单而言,粤语文化忌讳贫穷而希望富有。
胜瓜原本个名系?豆腐膶牛脷全部系怕唔吉利先咁叫(点图放大阅读):
做生意的自然想“赚”而不希望“蚀”;希望多点“收入”,少点“支出”;想“赢”而不想“输”。生意人非常忌讳“舌”,因“舌”(sit6)与“蚀”(sit6)同音,多以“利润”的“利”字代替之,及后加上肉部,成“脷”字。故此,“猪舌”被改成“猪脷”;“牛舌”被改成“牛脷”。
林伦伦认为从前操粤语的生意忌讳“食”(sik6)字,因其与“蚀”(sit6)近音,惯以“吃”(jaak3)字代替,故惯说“吃饭”。此外,从前广州商行忌讳“支出”的“支”(zi1),故把与之近音的“长衣”(ji1)改成“长进”。
商店同样忌讳直说“关门”,因“关门”亦可用于形容店舖倒闭。故以“打烊”美言之,“打烊”原用以形容“碎银熔铸成大银子”。至于生意人、赌客乃至金融业人士自当想“赢钱”而非“输钱”,所以,忌讳与“输”同音“书”字(syu1)。更加无人希望“通通(全部)都输”,故此粤语人士把“通书”改成“通胜”。只改一字即可“反输(败)为胜”。
【延伸阅读】香港各行各业语言忌讳:医护忌用麦麦送 这业界怕说“新年快乐”(点击放大浏览):
另一例是从前在广州的中秋节时,商人会售卖“木鱼书”,被称为“月光赢”而非“月光书”。此外,“丝瓜”被称作“胜瓜”,原因是“丝”(si1)与“输”(syu1)近音,故以反义字:“胜”美言之。
除忌讳“蚀”、“支”、“输”外,亦忌讳“干”、“倒米”、“粥”、“百冇”。首先,“水”在粤语文化中代表“财”,是因为广州及香港以海路经商。粤语人士喜欢“有水”而非“无水”(“干”)。
故此,与“干”(gon1)同音的“肝”(gon1)需要忌讳,部分人习惯以与“干”相反的“润”字代替,其有“肥润”、“湿润”之意,及后再有人把“水”改成“肉”部,成“膶”字。因此,“肝”字会被“膶”字代替,如“鹅膶”、“猪膶”。基于同一原则,“豆腐干”会被叫作“豆腐膶”;“萝卜干”会被叫作“萝卜膶”。
【同场加映】一个图辑看清七师傅脱贫七式 唔使额外买嘢跟住做就得(点图放大阅读)▼▼▼
有时,“干”字亦会被“胜”字取代,在饮酒时较少说“干杯”或“饮干”(把杯饮干即指把杯中所有酒饮下),而用“饮胜”代替之。
“米”为南方人的主要食粮,因此,“米”在粤语中是“钱的代名词”。“米路”指“财路”;“米饭班主”又指“老板”和“提供衣食之人”。“有米”可用作形容人的“富有”;反之,“无米”即有“贫穷”之意;“乞米”则指人“乞钱”;“得米”即指某事水到渠成,能达到预期成果。
反之,粤语人士不喜欢“无米”,如金融业人士忌讳提及和吃“粥”,而爱提及和吃“饭”。一方面“粥”作为被稀释的米饭,本身有“无米”之意。另一方面“无米粥”也有做事不实际,成效未如理想之意。因此,金融人士为之忌讳。粤语文化又忌讳“倒米”,因其有浪费钱财及败坏事情之意,故此,家庭式经营的米粮店亦忌讳把米缸“倒转”,就是忌讳“倒米”。
证明拥有物质的多寡是财富最直观的证明,因此人人希望“有”而非“冇”(没有)。粤语中“伯母”是对朋辈母亲的称呼或对“爸爸哥哥的太太”的称呼。由于粤语中“伯母”(baak3 mou5)与“百冇”(baak3 mou5)同音,而“百冇”又有“百样都无”即“甚么也没有”之意。因此,粤语人士忌讳说“伯母”而以“伯有”代替“伯母”作为“对朋辈母亲的称呼”。而惯以“伯娘”而非“伯母”作为“爸爸哥哥的太太的称呼”。
粤语的语言忌讳中,“生死类”及“雅俗类”数量最多,其次为“运势类”及“钱财类”。至于“鬼神类”及“阶层类”的忌讳最少。
书名:粤语忌讳现象的语言学研究
作者:王晋熙,现职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发展主任,香港都会大学粤语辩论队顾问(兼任)。研究兴趣包括粤语的忌讳与委婉、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与教及辩论教学。
【本文获“红出版集团”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