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扭开或关上胶樽樽盖都会释出“500颗塑胶微粒”!医:恐失智
塑胶微粒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借由呼吸、饮食不小心吃下肚。
对此,台湾减重医生萧捷健分享“日常3行为”,会导致吞下塑胶微粒,并引述研究指出,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大脑中累积的塑胶微粒含量,竟然比健康对照组高出3到6倍,有些案例甚至更高。
点图放大阅读:
萧捷健在脸书粉专发文分享,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团队使用一种叫做“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的技术,精准量测了脑、肝、肾等器官中的塑胶含量,结果显示,大脑是塑胶微粒累积浓度最高的器官。
萧捷健表示,这些微粒大多聚集在血管壁和免疫细胞中,研究还比较了不同年份的样本,发现2024年逝世者脑中的塑胶量比2016年的高了约50%,显示累积情况可能越来越严重。
萧捷健强调,研究塑胶微粒对大脑的长期影响,不亚于研究失智症药物的重要性,并列出容易吞下塑胶微粒的3种日常行为。
嚼香口胶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ACS)年会(2025)上发表了一项初步研究,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咀嚼市面上常见的香口胶,然后收集唾液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不论哪种香口胶,在咀嚼的前8分钟内,大约94%的塑胶微粒会脱落。平均每克香口胶会释放约100颗。如果你是香口胶嚼不停的人,一年下来可能不知不觉吃进超过30000颗塑胶微粒。
【延伸阅读】纸杯喝热咖啡竟有9大危害?医生揭“塑胶微粒全下肚”:增罹癌率(点图放大阅读):
开瓶盖、喝瓶装水
光是“打开”和“旋紧”胶樽盖这个简单动作,就会产生塑胶微粒!一篇发表在《水与健康期刊》(Journal of Water and Health, 2021)的研究指出,每一次开关瓶盖,瓶盖和瓶口摩擦大约会产生500颗微小的塑胶碎片掉入水中。开关越多次,水中的微粒就越多。
更惊人的是瓶装水本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团队在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2024)上发表研究,使用一种超先进的“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术”,能够看到非常非常微小的“奈米塑胶”。他们检测了市售瓶装水,发现平均每公升水中竟然含有高达约24万个塑胶颗粒。
塑胶容器、包装
外卖杯、涂层纸杯等容器,在盛装热饮时,杯子内部的塑胶淋膜可能会释放微粒。此外,在使用塑胶砧板切菜时,刀具会在塑胶砧板上刮下细小的塑胶碎屑,混入食材中。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
【延伸阅读】自助餐.食物中毒|学者警告Buffet别吃这些食物:形同细菌繁殖场(点图放大阅读):
延伸阅读:
【本文获“TVBS新闻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