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爆肌”健美小姐 以肌肉改写美的定义
精致的妆容、卷度恰到好处的长发,整齐洁白的牙齿展露着自信的笑容,一身精壮的肌肉涂上古铜色,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更显澎湃。
近年,健身、健美逐渐成为流行趋势,愈来愈多人踏足健身室,甚至走上健美赛事的舞台。由备赛期间周而复始的增肌减脂、姿势训练,到上台前的“脱水”、“充碳”,健美不仅需要大量金钱投入,更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
有别于大众审美观,在健美小姐眼中,身形健硕、手脚粗壮的女性很美;为人母亲、肌肉发达的女性也很美。健美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也是每位健美小姐对于“美”的独特演绎。
女子健美比赛到底比什么?赛前真的连水也不能喝?点图放大了解更多:
现年28岁的Claudia任职健身教练,亦是一名健美运动员。五年前初尝健身一个月后,感觉自己开始变得健硕,在其他健身前辈的鼓励下,便决定参加人生第一场健美比赛,开展她的健美之路,现时已参加过五场比赛。
匆匆准备八个月,没有备赛教练、单靠营养师制定的餐单和随心的训练计划,Claudia在2020年踏上她的第一个健美舞台。结果,健身经验尚浅的她本来想把腿练得更纤幼,但由于过分使用爆发力,加上姿势不正确,下身反而愈练愈粗壮,最后在讲求女性线条美的比坚尼项目落败。
化短为长后 期望落空陷低潮
那次比赛后,Claudia发现她的身形比例较适合参加著重肌肉量、下身粗壮更吃香的健康小姐项目(Women's Wellness)。尽管不满意自己壮健的双腿,她还是决定于2022年11月远赴泰国参加健康小姐项目,并出乎意料地获得亚军:
原来一直令我自卑的地方,在另一个舞台上是优点。
Claudia本打算乘胜追击,同年12月参加另一场于香港举办的比赛,当时的她觉得距离冠军只差一步,备赛教练也对她寄予厚望。然而,当她与另外三位选手在台上摆姿势时,发现萤幕上自己的身形比其他选手细小得多。“我真的很‘细只’……完全没有可能会赢。”她这次获得季军,比上一场的成绩逊色。
比赛完结,她本可从严格的饮食控制中解脱,但她却毫无食欲。Claudia一度陷入低潮,一直偷看其他选手的社交媒体帐号,妒忌她们的健硕身形,与她们比较后觉得自卑。
自知沉沦在负面情绪里不是办法,不忿于躲在暗处偷看其他选手的她重新振作。她渐渐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他选手虽然肌肉量较大,但她也常被称赞身形比例好,
我有我的缺点,别人也有别人的缺点,但这不是我能控制的……继续努力就可以了。
为肌肉牺牲声线
为追求更大的肌肉量,Claudia开始服用荷尔蒙药物,因此换来一把低沉的声线。她坦言起初声线开始变沉时曾感害怕,加上自己喜欢拍影片上载至社交平台,不时有网民留言指她是男人、变性人,她花了不少时间直面抨击。Claudia直言,因为根本无法用“喉咙痛”等借口隐瞒声音变沉的原因,她索性于社交媒体坦白用药。
长时间的增肌减脂导致Claudia胸部的脂肪减少,眼见其他国际选手隆胸后的“倒三角身材”(即肩宽臀窄)更明显,为追求更完美的身形比例,她决定于2023年10月进行隆胸手术。手术期间,她暂停服用荷尔蒙三个月,发现自己的声线在停药期间会回复原状,笑言“那段时间可以唱到高音”。
健美渐成生活重心
对Claudia而言,健美就是生活。她认为每天八小时的全职工作会影响体力和操练时间,令训练质素大打折扣,所以成为健身教练前的她一直为了健美而在餐饮界兼职工作。转职为健身教练后,她每天仍会抽出三至四小时工余时间训练,剩下的私人及娱乐时间已不多。即使出门游玩,除了自备饭盒,亦要提早计划当日的训练时间、晚上不能太晚归家,以免影响翌日的训练质素。
健美所需费用不菲,聘请备赛教练(资深教练课堂要价约一千元一小时)、姿势教练、化妆师、近千元的报名费等,令她参与一场比赛便花上三万五千元。但健身教练的收入不算稳定,她有时也要炒散,到餐厅负责楼面工作或洗碗,赚取备赛的费用。
夺冠心切但不果 学懂放下胜负
Claudia一直执著于夺冠,更特意参与较少选手的比赛,但却曾四次因为心理压力,而在比赛前的一星期前退赛。她意识到愈急切求胜,愈适得其反,遂于去年开始尝试改变心态,即使结果未如理想,下台后都不再心灰,而是学懂欣赏自己的进步。从比赛的经历中,习得放下执著是人生的修行之一。
45岁的Kiwi是一位健身教练,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以前是地产经纪,曾经常要穿高跟鞋走访不同楼盘单位,她发现体能渐渐难以应付工作,便开始踏入健身房。Kiwi生小孩后转行担任幼儿游戏小组导师,修读运动心理学后更编写幼儿体育课程,最终成为健身教练。2023年12月,Kiwi抱著“想做一次给学生看、想经历一次究竟有多困难”的心态,参加了人生第一场健美比赛。
饮食苛刻 健美妈妈难度加倍
作为妈妈,Kiwi指生育令她的腰线比其他选手粗。为了弥补劣势,Kiwi唯有将体脂降得更低,有时要以米糊等流质食物代替白饭。年纪亦导致她的新陈代谢较慢,影响减脂及增肌,所以她尝试不同加快新陈代谢的食物,并定期“Check in”,即让备赛教练检视身形,选择最有效的食物。
说到健美路上受到的打击,她毫不犹豫地提起备赛教练。她早在比赛前八个月便跟教练提出参赛的打算,但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教练还是认为她的身形比例差,没有能力出赛。教练的质疑反而激起她的斗心,非赛季至出赛五个月前,她每天吃约1800卡路里的食物来增肌,包括:鸡胸、牛油果、椰子油等。其后为了更有效减脂,她会逐步减少每日摄取的卡路里,最终减至出赛时约700卡路里,相当于一天只吃六粒章鱼烧。
备赛期间,早晚还需要各踩45分钟踏步机,再进行重量训练。出赛前五天,她更需要“脱水”,让身体看起来不浮肿,她当时每天会喝八公升水再排出。临近出赛,她的体脂率降至个位数字,加上12月天气寒冷,她忆述当时在公司一边吃饭,一边颤抖,身体在脂肪过低下十分虚弱。
最后,在参赛的五个项目中,Kiwi于美臀小姐及比坚尼区域组别均赢得第四名,在比坚尼(35岁或以上)组别赢得第五名,她对自己的表现满意。
家人难理解 仍默默支持
Kiwi平日要保持身形,所以不能够与家人共享美食,尤其过时过节,面对一桌佳肴却坚持不吃,难免会扫兴。她坦言难以平衡为健美及家庭付出的时间,但幸好家人从没抱怨。她笑指丈夫虽然直言她为健美挨饿又挨苦是“自讨苦吃”,但他仍以行动支持,比赛时一直在后台陪伴在侧;日常又肩负起买菜、照顾子女的责任。而12岁的儿子和9岁的女儿,眼见妈妈备赛辛苦,会为她送上鼓励,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不顾年纪与身分 盼以自身经历影响他人
Kiwi现时正备战下一场健美比赛,她指在上一场比赛,因大会安排错误而耽误了她进食及打扮的时间,导致她未准备好便要上台,希望这次能弥补上一次失准的遗憾。比起追求奖项,她说身边的人是她坚持健美的原因——她有一群年过五十,且患有痛症的学生,她希望能用自己比赛的经历鼓励他们继续锻炼。她又希望向子女证明难关总可被跨过,
给我的孩子看到妈妈经历多少痛苦,但我们最后还是会挨过去。
健美年轻普及化 水平日渐提高
中国香港健身健美总会(下称总会)于2009年9月成立。总会联席会长兼秘书长何肇伦指出近年健美界多了不同健美协会举办比赛,而近五年来亦明显有更多女性踏足健美界,尤其是参与比坚尼组别。他表示健美小姐大多希望突显肩膊、胸部及臀部的肌肉。创会会长卢文光则指近年选手年龄层也更多元,包括中学生、大专生等年轻人。为此,总会近年开办新手赛,今年更设有23岁以下的青年赛。随著网络上愈来愈多有关健身的资讯,大众对于健身、健美的知识都有所提高。
【本文获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刊物《大学线》授权转载,原文:爆肌健美小姐 以肌肉改写美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