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艺术】1:87比例重现老香港情怀 不求赚钱只想兴趣走下去

撰文: 陈零
出版:更新:

一个在香港,一个长驻内地,一封电邮把二人拉在一起。蓦然回首,一起走过 12 个年头。缘分让他们相知相遇,不过,这并不是一段爱情故事。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他们是微型艺术工作者,一位擅于模型结构,一位精于食物细节,分工天衣无缝。过去几年间,两位的巧手曾 100 % 还原和昌大押、满汉全席、摩星岭木屋区,还有即将登场的荔园。

Tony 擅于模型结构,Maggie 精于食物细节,分工天衣无缝。(作者提供)

You've got mail

两人开始涉足微型艺术,都源自对父母的惦念。

陈慧姬(Maggie)小时候,爸爸总爱带着她、哥哥和妈妈到处吃东西,让她有快乐的童年。“爸爸离开后,就是想念他,有天上网看,原来流行用黏土做‘迷你’食物模型,就想不如试做出来。”她第一件展览作品是夜茶店:“自己钟情做点心,因为爸爸以前常带我们去尖沙咀一家酒楼吃点心,那茶楼是有阿姐推车那种。”

后来,她还加入香港微型艺术会当义务秘书。2007 年,香港微型艺术会筹办展览,她在网上看到黎炽明(Tony)的微缩模型,识英雄重英雄,不怕冒昧就给他传了电邮,邀请他参展。

Tony是建筑模型师,约30年前入行,因为长驻内地,负责项目管理,少有落手落脚制作模型。“放工后,有时手痒痒的,就试做微型制作。”他收到Maggie的邀请,爽快答应,展览主题是湾仔社区建筑物,他于是就制作了1:50 的“和昌大押”模型。“因为跟妈妈以前是住湾仔,说起湾仔最有历史的建筑物,就想起和昌大押,应该有过百年历史。”他当时有跑到现场拍照、搜集资料,看过模型那种细节和逼真,就无法不佩服他的一双巧手。

穿越时空的魔法

这种微型制作不是一种简单的嗜好,要有天分和手艺,更要耐心和热诚。一个作品制作平均需时 3 个月,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资料搜集,因为作品多半已不存在,照片亦不多;要立体地呈现,还要做对比例,就得靠幻想力。

开始了制作,手就不想停,往往就是那三个月不眠不休地做。这年,Tony 的身体也明显转差,但总是乐此不彼的一个一个模型做,而且愈做愈大型。

他说是因为看到不少老人家,在儿孙陪同下来看展览:“有些是三代同堂,有的推轮椅、扶拐杖,也专诚来看;看着这些场面,自己很感动,也觉得选择这条路是正确的。”

Tony常说自己年纪愈来愈大,就是对香港有情:“从前的事物逐渐消失了,觉得可惜,所以希望那些留在脑海的印象,都能拿出来,再做出来。”Maggie说微型制作不会赚大钱:“但这是一个兴趣让自己可以一直走下去,觉得很有意思。”

多年来,二人以香港情怀为主题,先后制作了满汉全席、鹿鸣宴、大坑火龙、摩星岭木屋区、香港老店系列(发廊、冰室及凉茶舖)等。那当中的巨细无遗,让你觉得 Tony和Maggie的合作,实在天衣无缝。

他做的发廊,有令人惊叹的发黄水渍墙脚、理发椅斑驳的锈迹、邓丽君封面的娱乐杂志,还有在播放小露宝卡通的电视机;她制作的出炉面包、香浓咖啡、新鲜蛋挞、餐肉鸡蛋通粉,几可乱真。

和昌大押的细节和逼真度,就是让人佩服。(作者提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8年一整年,Tony和Maggie制作了六件大型作品,重塑1980年代香港圣诞景况,场景包括圣诞中环、旋转餐厅、游乐场、旧式戏院、公屋及街景,在铜锣湾时代广场展出;其中的香港街景更邀请了35位学生一起参与制作。

“80年代是我们的童年,很想让大家回到那个年代,看看香港的圣诞。譬如,中环那组模型,可以看到从前的汇丰银行大厦,以前还有皇后码头,天星码头是这样的,看看当年繁荣的一面。”Tony坦言,这个展览选材最具挑战性,一边做一边改。“第一件作品就想做旋转餐厅,因为食圣诞大餐是我们那年代梦寐以求的事,始终我在屋邨长大,爸爸妈妈甚少带我们去食大餐。”负责食物制作的Maggie笑谓,气氛属于当年,但食品选了今天的,“80 年代的自助餐,甜品都是忌廉蛋糕、啫喱糖,看起来没有那么吸引。”

另一作品“旧戏院”就尽显Maggie微型食物的功架,那些戏院门前的鱿鱼车仔、牛杂车仔、煎酿三宝、臭豆腐、鱼蛋,还有炒栗子、番薯、糖葱饼、飞机榄等等,实在“好香港”。“大家都说见到只鱿鱼,就已经闻到阵味。”

别具意义是邀请35位学生参与制作的“香港街景”,“那是把香港当时的特色放进模型,包括唐楼、电车、教堂,电车会经过街市档口、戏院等,其中数十间的地舖,就邀请学生帮手。”Tony 提到,模型比例是1:87,但学生平时只学制作1:18,“学生好落力,这样细小实在很难处理,但即使是一个牛肉猪肉档,他们连肉也做出了出来。”听来,都让人感动。

+1

作品在2018年圣诞节,在铜锣湾时代广场展出一个月:“很有点感触,在自己人生做过这样一件事,也让很多香港人看过;将来老了回头看,都算为香港做了一点事情,不枉此生。”Maggie说完成作品当日,只想马上跑去睡,因为实在是累。

Tony就希望可以继续一个一个的做:“香港还有很多题材,尤其那些没有被保留的,例如虎豹别墅、荔园之类。”

二人正在埋首还原荔园 。(受访者提供)

他还透露,二人正在制作荔园,“制作荔园是很多年的梦想,因为始终是我们童年的游乐场,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他提到,荔园这个作品主要做机动游戏,约有10个,包括过山车、摩天轮、八爪鱼和咖啡杯等等,全都做到能动的,而动物园方面,则会做大象天奴,头能动,鼻子可伸上伸落。

他的心愿,是从前他到过的地方,都希望尽量找资料:“把消失的都再重现。”

撰文:陈零

曾任《香港经济日报》记者,现为新媒体《一点》作者。
《一点》以中英文记录香港人的故事,有你多一点。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