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自己血比较粪便“浓度” 瑞士研究指有助判断肠道炎症
撰文: 李福源 李祖宏
出版:更新:
健康要自己负责,将来甚至可能包括要饮自己的血!瑞士苏黎世Triemli医院最近一份研究指出,让进行消化道检查的病患饮回自己的血,有助判断是否患上慢性肠道炎症(IBD),以免去接受内窥镜检查的痛苦,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欧洲联合胃肠病学期刊》(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研究指出,饮自己的血液会增加粪便中一种叫“钙卫蛋白”(calprotectin)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有助确认病者的肠道有否出血,从而判断出是否患上慢性肠道炎症,“饮自己血”的检测方式虽然感觉上似较为恶心,但比起传统的内窥镜检查要舒服许多。
研究人员邀请了16名自愿人士饮自己的血,分10次喝下总共300毫升的血液,然后测量他们在饮血前后,大便内“钙卫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其中8人的粪便中“钙卫蛋白”浓度都有所上升,大约1克内有50微克(1克=100万微克),相信是因为有免疫细胞进入了肠道壁导致发炎,造成肠胃出血,而这往往是慢性肠道炎症常见的症状。
受细菌感染会影响检测结果
然而这个检验方法难确保完全准确,领导研究的瓦福瑞卡(Stephan Vavricka)博士也承认存在瑕疵,因为不一定只有IBD患者的大便内“钙卫蛋白”浓度会上升,如果病人体内其他器官受到感染,即使没有影响到消化道,也会提升粪便中的“钙卫蛋白”浓度,例如其中一位测试者的耳朵和鼻孔受到细菌感染,其粪便中的“钙卫蛋白”浓度就达到1克内有400微克;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士匹灵等药物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亚士匹灵当防癌补品服用损肠道 威院处理出血个案 十年升一倍港大发现新免疫机制 治疗爱滋病毒肠道炎症美国研究:孕妇肠道菌群对儿童患自闭症风险有决定性影响【肠道菌与大脑】惊恐焦虑唔开心 情绪好与坏原来同肠道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