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人西事】港男西藏开cafe 混吉客乜都有 饮水睇书唔畀钱

撰文: 书摘
出版:更新:

西藏风光文化独特,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朝圣观光。可是,游客多未必等如消费多。在西藏旅居10年,现于当地开设咖啡店的港人旅行作家薯伯伯,将最贴地的大大小小文化差异,缉录成新书《西藏西人西事》。
作者在拉萨经营咖啡店,客人点一杯饮品坐整天是寻常事,但当地人却连饮料也不点,大刺刺地坐在咖啡店内,而“混吉”的理由千奇百趣,例如有客人称“借来坐坐上网”,又或是饮白开水不付钱,更当店内是图书馆,“斋睇书不吃喝不付钱”,另有女士声称月事不适,所以不喝东西,令店方推出专为调理月事的花茶来堵截这些借口。而最夸张的是,有电邮来往的香港旅客,来到店内竟然扮熟以屈他请客。林林种种的混吉客,构成了作者的西藏生活日常。

以下《西藏西人西事》的节录内容:
作者在西藏拉萨开咖啡厅店,见尽不同混吉客。(风转咖啡馆facebook图片)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l7U1Y7t5LO

有时在香港的连锁咖啡店里看到有客人斋坐霸位数小时,又或是点一杯饮品,却占用最大的方形八人桌,期间讨论功课,刻意把笔记散得一桌都是,不让其他客人使用台櫈。我在拉萨开咖啡馆,间中也出现类似情况,总让我们头痛。有些客人,把咖啡馆当作社区中心,进来完全不消费。我最初觉得,进店落单,乃潜规矩,开店后却发觉事与愿违。

试过外边下著毛毛细雨,四人进来躲避。一坐下,说︰“老板先给我们倒四杯白开水。”喝完便走又记得有次七个人进来,点一瓶啤酒,我问其余六人喝甚么,他们说︰“白开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开水不应收费,但既占座位,又要拿杯子,也是占用了我们的资源,若不收费,我们怎样经营?

咖啡馆有个小书架,放了旅游书和杂志。有客人进来说︰“我只是来看看书,不点东西了。”图书馆当然大多规定不准饮食,但这里是咖啡馆。也试过有人一进来,甚么也不点,只顾自己上网。问他想点甚么,却说︰“我进来上上网而已,不喝东西。”我们店里也有免费Wi-Fi,只是“免费”的意思,潜台词当然是预设你有其他消费。

在香港的连锁咖啡店里,客人只点一杯饮料霸位数小时的情况比比皆是。(视觉中国)

又试过有数名女孩进店,坐了一张长桌,却只有一人点饮品。其他人支吾以对,说︰“我们几个女孩今天刚好月事啊,肚子一直不舒服……”是的,她们真的忽然在我这个陌生男生面前,细诉月事感言。(注︰因为这种情况颇多,我们后来隆重推出了月季花茶,最适合特别日子饮用……)

最经典的,每天都收到很多游客问我有关西藏的旅游资料,大多素未谋面,但来到西藏都会过来坐坐。记得有游客来西藏前跟我联络,来回都有十多封电邮,他们到达西藏,专程光顾我在拉萨的咖啡馆,点了一桌子的东西,期间跟我有说有笑。临走前,跟我联络过的人忽然说:“薯伯伯,我同你做咗Pen Pal 咁耐,都算几熟,大家又系香港人,呢餐系咪你请?”或者他觉得我的笔名中有个“薯”字,就是植物,可以单靠光合作用维生。只是我当时说,如果凡是跟我联络过的香港人就免费,那我不用做生意了。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身很多潜台词、潜规矩,不一定有明文规定,但懂规矩的人,自然会让别人较为受落。

书名:《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

作者:薯伯伯

旅游写作人,为最早一批在网上连载游记的香港人,多年来足迹遍布欧、亚多国,在喜马拉雅山麓、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生活。著有《风转西藏》及《北韩迷宫》,分别在香港,北京及首尔出版,为2016金阅奖及2017出版双年奖得主。最新著作为《西藏西人西事》。目前在西藏经营风转咖啡馆。

出版社:白卷出版社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