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到】宋朝年货“赌着卖” 下注抽签花样多 商家赢面大劲赚
戊戌狗年快到了,不少港人每逢过年都会在家中开赌炒热气氛,麻将、啤牌、鱼虾蟹统统出笼,博彩气氛浓烈。这种一年一度的赌博气氛,在宋朝时期也相当普遍,就连办年货时,宋人都会问是否“赌着卖”。
内地专栏作家李开周的著作《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就提及宋朝时期,皇帝允许百姓在春节期间进行“扑卖”,即商家可用各种赌博方式销售货品,例如掷铜钱、抽签、甩飞镖、猜灯谜……运气好的就可以超低价格买到买到目标年货。虽然在机会率计算下,商家赢面压倒胜占优,但仍吸引许多顾客“以小博大”下注,令街头巷尾散发出浓浓的新年气氛。
本文内容取自《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部分章节,经编辑整理及节录:
付两文钱掷铜钱 运气好可得一篮水果
虽然宋代距今已有七、八百年,但现今的新年习俗大都可追溯至宋代,例如元旦烧香、摆春饭、压岁钱、除夕守岁、初二回娘家、十五元宵等等。其中,宋人购买年货时,除了分期付款,还有一种方式叫做“关扑”,又叫“扑卖”,好像现代人买彩票一样。散发出浓重的赌博气息。
宋朝话本《赵县君乔送黄柑子》记载了一则小故事,具体地再现了扑卖的具体场景:“忽见一个经纪挑着一篮永嘉黄柑子过门,宣教叫住问道:‘这柑子可要博的?’经纪道:‘小人正要博两文钱使,官人作成则个。’宣教接将头钱过来,往下就扑,扑上两、三个时辰,再扑不得一个浑成来。欲待再扑,恐怕扑不出来,又要贴钱;欲待住手,输得多了,又不甘伏。”某小贩走街串巷卖水果,顾客去买,小贩先让顾客赌博。怎么赌?掷铜钱,三枚一起掷,掷到地上,看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假如三枚全是背面朝上,叫作“浑成”,表示顾客赢了,可以拿走一篮水果,但无论输赢,每掷一次都得付给小贩两文钱。从数学概率的角度看,顾客的赢面是很低的。
三枚铜钱同时掷,可能掷出八种结果:
1.正、正、正
2.★反、反、反(浑成)
3.正、正、反(叉)
4.正、反、正
5.反、反、正(快)
6.反、正、反
7.反、正、正
8.正、反、反
在这八种结果里,只有一种结果是浑成,所以顾客掷出浑成的概率只有八分之一,平均每掷八回才能赢一回。当然,这只能是平均,实际情况有可能比这个还要惨得多,像故事中那个顾客“扑上两、三个时辰,再扑不出一个浑成来”就是典型例证。但是如果他运气特好,第一次就能掷出浑成,付给小贩两文钱,就能把一篮子水果拎走,等于免费奉送。
顾客赢面低 赚钱是商家
宋朝商贩的扑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让顾客掷铜钱、抽签、甩飞镖、猜灯谜……抽签的玩法较为复杂。譬如,南宋临安有个小贩,一手提着卤味,一手摇着大签筒,签筒里共有十二根竹签,每根竹签上都刻着数字,有的刻一,有的刻二,有的刻三……有的刻十二。
顾客来买卤味,需要先付十文钱,然后从签筒里抽三根竹签出来,假如这三根竹签的数字之和大于二十三,就可以拿走一只大卤鸡——花十文钱就能买一只大卤鸡,自然是挺划算、诱人,所以很多顾客都愿意来抽签。
表面上看,二十三这个数字并不大,抽中数字总和大于二十三的三根竹签好像很容易。但经过计算会发现,顾客的成功率并不高:从十二根竹签中随机抽取三根,共有二百二十种组合,用电脑程式将这二百二十种组合全部排列出来,数字之和大于二十三的组合只有五十三种,拿五十三除以二百二十,顾客的赢面不到四分之一。
无论是哪种扑卖,顾客的赢面都不大,最后赚钱的都是商家。可是有诱人的奖赏激励着,绝大多数顾客还是会前仆后继地试试手气,就像现代人买乐透彩一样。
由于扑卖的赌博性质较重,所以宋朝只允许百姓在春节期间扑卖。根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的记载,食物、衣服、家具、玩具、首饰、幡胜,一切年货均可扑卖,大街两旁热闹非常,买不起年货的穷人大可以从腰包里摸出仅有的几文钱,挤上前去碰碰运气。
本文内容取自《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一书。
作者:李开周
1980年生,河南开封人,青年学者,《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曾在《新京报》、《中国经营报》、《世界新闻报》、《羊城晚报》、《中国烹饪》和《万科周刊》等媒体开设专栏。著有《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民国房地产战争》、《祖宗的生活》、《千年楼市:穿越时空去古代置业》、《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风华》等。
出版社:时报出版
《香港01》 获出版社授权转载,大小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