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不能填补父爱】两只流浪猫 重系缺失多年的父女关系
台湾女生张闵筑自小便觉得不被父母重视,并且患上抑郁症。后来她领养了两只流浪猫回家后,在照顾牠们的过程中,让她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生命影响生命,估不到由两只猫咪教她重生。
撰文:张闵筑
每天都觉得身体累透 随时会过劳死
那天星期五,我打了两份工,从早到晚连续工作了十三个小时,回到租屋的小套房时,身心灵都疲倦到匮乏的临界点。侧身蜷缩在地板上,皮肤紧贴著寒气逼人的白色磁砖,被世界遗弃的孤绝感再次向我发出攻击。好累,像一只拚命向前跑却一点都没前进的仓鼠,逃离不了忧郁的滚轮,也离不开贫穷的牢笼。同时兼两份工读,领最低的基本时薪(事实上连最低时薪都不到),还要顾及学校课业,每天都觉得自己的身体快垮掉了,随时都会过劳死。
虽然我一直很努力学习,不敢掉以轻心,把所有缝隙都填满地逼迫自己进步,还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会不会这么努力了,一切的一切还是枉然,在毕业之后终究找不到能够度日的工作?你可能会问,都读到成大(成功大学)了,为什么不去兼家教,薪水比较高,能兼顾课业跟经济问题啊。老实说因为忧郁症的关系,高中几乎“没有东西留下来”,也“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即使我现在不在忧郁症的状态了,当初没学到的东西,现在还是不记得,所以没办法接家教,因而只好努力发展其他的技能,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从领养猫咪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总之,那天我真的很无助,瘫软在房间的地板上,觉得灵魂随时会在我失去意识的时候离开身体。虚弱的用手机敲出几个讯息给学妹:“怎么办?我好累,我快活不下去了。”
“那妳要不要养猫呢?每次我觉得很想死的时候,看到我家的猫咪要依靠我才能生存下去,就觉得自己还是有点价值的。小动物嘛,有时候会来找我撒娇,就觉得好多了。”学妹分享了她自己透过养宠物对抗忧郁症的经验。
隔天我就带了两只流浪猫回家。其实我一直很爱猫,但父母一个讨厌猫、一个怕猫,就始终没有养。但没办法,我面临“死亡的关头”,顾不了那么多了,只好先斩后奏。猫咪在我念书时会跳到我的大腿睡觉,早晨会舔我的脸颊叫我起床,一回家就看到牠们等在门口喵喵叫,这些事情确实舒缓我焦虑与孤独的感受,这个小套房开始生气勃勃,不再孤绝黑暗。更重要的是,从照顾猫咪的过程中,我看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客观上来说,父母给我遮风避雨的房间,能够温饱的三餐,且从来不对学业成绩施压,对此我一点抱怨也没有。但即使如此,家人之间还是有很多的矛盾,让我伤痕累累。我气他们总说出伤害我的言语,损及我的自尊;我气他们对我毫无期许,总是说好的学生会自立自强,不像其他人的父母会担心他们的前途,带他们去补习、参加活动;我更气他们,始终不在乎我的感受,漠视我罹患忧郁症需要治疗的事实。
父母常不重视自己 就像仙人掌遇到无知主人浇水灌死一样
“妳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啊,第一次拥有上国小的女儿,第一次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妳的每一次成长,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经历,所以难免有些不知所措。”很多年前,在某本书上看到这段话,有时候我会想起来,是不是我太苛求他们了?但……如果他们不知道怎么养小孩,为什么从来不看一些亲子教育的书?
我总觉得自己是每天被浇水、却被无知主人养死的一盆仙人掌。
以前学校有家长会,爸妈都不想参加,他们担心去了就会被学校“勒索捐钱”或是莫名其妙成了家长会干部。但我难过极了,他们一点都不想知道我在学校的状况。当我拿联络簿给父亲签名的时候,他却说要我自己签一签就好,而母亲干脆拿她的印章给我自己盖,我就这样充当家长好几年。有同学很羡慕我,父母不看联络簿等于不对我在校的表现施压,但我只感受到“他们不在乎我”、“对我没有任何期待”的失落感。
我宁愿用礼物 换取父亲的鼓励与陪伴
我花了很多年去理解,他们其实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也许他们做错了,但绝不是故意伤害我的。父亲每次出差,都会买很多东西给我,放学回家就会看到书桌堆满礼物,即使离家读大学后也一样。有一次他去上海,买了七、八个附有可爱图案的皮夹,我笑说:“给我这么多皮夹做什么,我又没钱可以放!”我不喜欢用复杂图案的皮夹,而且我很念旧,一个会用两三年,还真不知道七、八个皮夹要用到何年何月,我气他在我的成长中缺席,不了解我的喜好。
但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子女,亦亲亦友的与他们相处?现在回想,会反省自己是否过度苛求。也许父亲不懂得如何对女儿表达关心,所以用礼物代替。但我好希望,他可以跟我说一些鼓励的话,或花点时间陪我,而不是这些用不完的礼物。
或许你会说,我实在太人在福中不知福了。
如果换成另一个小孩,在这样放任自由的家庭教育下,可能会过得很开心。但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Temperament)就是不同,每对父母与孩子,就是一种崭新的组合,需要找到适合的相处模式。但不可推托的是,这样充满嫌隙的亲子关系里,我也有责任:我是个有事都往心里吞、不会说出口的人,而我不说,父母自然不会知道我的感受。有一次父亲说:“我实在不知道妳的心思这么细腻,玩笑话都往心里去。”过去我会偷偷阅读心理咨商的书,看著家庭关系的部分掉泪: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导致我现在的性格有所缺陷,却又无能为力。但家人是一辈子的,如果没有人愿意踏出第一步去改变,这样僵持不下的关系永远不会改善。我挣扎了很多年才决定要开始和父母沟通。
本文节录自 《别再叫我加油,好吗:我用心理学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张闵筑,成功大学心理系学生,讨厌被定位,但你可以在书中发现片段的我。
出版社:三采
《香港01》 获出版社授权转载,大小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