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游遥遥无期 还要奖励公务员出游?|香港新方向
【新闻背景】 政府今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留近2.46亿元,奖励逾4500名公务员及各自1名同行亲友去旅行,2人同行最多获资助近5.5万元,可于疫情缓和后出发,奖金报销限期延至明年3月底。
该计划本是公务员惯常的奖励制度之一,也并非一个“普惠”的政策,而是相当于“花红”性质的奖励,旨在奖励过去两年内表现突出的员工。奖励比例并不算高,约为1:40。但是,在此时此地此刻,香港仍处于抗疫的艰难阶段、疫苗远未普及、社会经济短期内见不到复苏的迹象,与此同时,海外旅游遥遥无期,本地旅游业更是深陷寒冬。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该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实施方式都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在接踵而至的2019年动荡和2020年疫情的双重打击之下,香港经济早已陷入负增长,失业率飞涨,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无法活下去而选择轻生的惨剧时有所闻。航空、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因本港迟迟无法做到疫情个案“清零”而陷于困顿一年之久,即使有政府的补助也往往是杯水车薪。不少市民只能靠无定时的零工来寻个温饱,更有不少人因为付不起房租而不得不“瞓天桥底”。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实事求是地说,公务员作为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已远较其他行业为低。我们非常理解疫情期间有不同政府部门公务员们,不分昼夜参与抗疫,恪尽职守,值得尊重,也应获得肯定。但此时此刻,以高额旅游资助的形式作为奖励,不仅社会观感不佳,在本地疫情未能“清零”、通关及海外旅游遥遥无期的前提下,该笔奖励很大可能也是继续无法兑现。“香港新方向”认为,政府应考虑更加有效和能够同时帮助刺激本地经济的方式奖励前线公务人员,同时,也应该适时地展现政府愿意与市民共体时艰的决心。
曾经有着26万从业人员的旅游业,政府提供的纾困基金拨款也不过六亿元而已,而公费旅行奖励的预留资金已达到2.46亿,这并非一个小数目。倘若能善用这笔资金,在奖励公务员的同时,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为暂时糊口都已艰难的群体谋多一个出路,是否会来得更为合适、合宜、合情、合理呢?“香港新方向”建议,在疫情特殊时期下,政府可以转变政策执行方式,以“本地游”和“本地消费”的奖券取代“海外旅游基金”,既达到激励表现优异公务员的目的,又可刺激本地消费,更为正在苦苦挣扎的本地餐饮、旅游业,提供新的源头活水,岂非“一举多得”?
“香港新方向”一向倡议“有为政府”,而“有为政府”的重要一环,就是具备“有为”的公务员队伍。经历种种风波后的香港需要进入良政善治的新时代,政府及公务员团队也应该打破“打工仔”的固有心态:改变施政思维,更加积极作为,体察民情,勇于改变,大刀阔斧除弊革新,落实“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为市民服务,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令香港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香港新方向
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医生、会计师、银行家,也有教师、社工、校长、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记者、IT、导演。但无论是打工仔还是创业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 为自己与香港美好明天而努力的香港人。
“香港新方向”代表著香港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我们倡导有为政府,打破资本垄断,以热爱香港的家国情怀,和实事求是的求变精神,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为香港寻找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