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区检测|港府抗疫渐寻正轨 众志成城终能突破|香港新方向

撰文: 香港新方向
出版:更新:

农历牛年新年即将来到,新冠疫情肆虐香港也已经足足一年。回望抗疫成绩,香港的表现在内地、港澳、台湾之中,最为逊色。港府的抗疫政策,从初期企图“控制疫情在低水平并重启经济”的幻想破灭,到近期的“口号式清零”,总是无法完全控制疫情。而眼睁睁看着一水之隔的深圳和澳门纷纷在大半年前已经彻底恢复社会经济活动,更加剧了许多仍在疫情中苦苦维持生计的市民心中苦闷。
直至最近,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尤其是“封区速测”,终于令人看到了打破本地疫情僵局的正面希望。

“封区速测”可能是最适合香港的方式

新冠疫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考虑输入因素,对抗本地疫情传播的办法不外乎三个元素:

●流行病调查和追踪
●病毒检测
●社交距离和个人防护

纯理论上来说,以上三个元素,只要任何一项能够做到极致,都足以阻断本地疫情传播,实现清零:

●假如能够百分百准确追踪到潜伏期内一个确诊者所能产生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那只需要将这群人隔离起来,即可实现切断传染链条;

●而假如病毒检测是完全精确,检测能力无限,那只要通过反复多轮的全民检测,也能够把所有人口中的确诊者全部找出;

●再假如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可以把社交距离做到极致,完全停摆足够长的时间(14天或以上),那同样可以消灭病毒的传播。

但现实却是,以上三种手段,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均无法做到极致。即便在内地科技最普及、流行病调查力量最强的一线城市,也无法保证能够百分百通过流行病追踪找出所有的潜在感染者;同样,病毒检测从来都无法做到100%准确,总难免出现伪阴性案例,而每日能够完成的检测能力也存在上限;而愈大型的城市,愈难以承受社会活动完全停摆的代价。

因此,一个有效的抗疫体系,一定是多管齐下,在资源和技术可行的范围内,尽量将每一个元素的成功率提到最高,最终达到整体效率目标(清零)。这其实正是风险管理中经典的“芝士模型”的理论。

倘若我们逐一检视香港的情况,就会发现在流行病调查和追踪方面,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本港受制于科技短板和个人私隐保护的限制,基本上无法实现突破性的进步;社交距离一直是港府最惯常使用的工具,但2人限聚及禁晚市堂食已经执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当前“僵持”的确诊数量下,很难有进一步收紧的空间,不仅经济,可能基本的民生都未必能够承担;而在病毒检测方面,香港在第四波疫情爆发后,平均每日大约测试3.5万次,距离每日10万次的本地检测能力上限仍有相当距离,未算尽用。

因此,香港的防疫想要打破僵局,最有效的突破口仍然是提升每日病毒检测的总量,以及执行的效率。港府最近进行的“封区速测”尝试,确是找对了方向,非常适合香港实际情况。香港的特点在于政府财政资源丰富,公务人员尤其是纪律部队人手充足、训练有素,市区居住人口又十分密集,而“封区速测”恰恰就是将这几项优势充分发挥,事半功倍。

尽管最近几次“封区速测”测试了数千人但未有确诊案例,令相关做法的效率引起争议,但个中原因其实不难解释:一个人一旦染疫、成为源头不明的潜伏传染者,他首先最容易传染的自然是同住的家人及同一住宅楼宇里不经意产生密切接触的人群,在居住楼宇中产生一条传染链。但现今社会下,邻里走动未必繁密,所以该条传染链继续扩散的传染途径未必是同座的其他邻居,反而是潜伏者在别的社区的亲朋好友。政府目前几次实施“封区速测”的考虑,主要是根据某一个地区是否过往连续出现案例,这难免会慢了一拍,甚至扑了个空(但无论如何,即使已经找不到新的确诊者,居住范围内的全面检测总能令当区和附近的居民安心)。

然而,从2月1日起,政府把相关措施“升级”,宣布只要一栋大厦出现一宗源头不明或是污水病毒检测出现阳性,便会整栋检测。我们建议政府将这项政策彻底执行到位,把“封区速测”的执行范围扩大到针对刚刚出现源头不明和“污水阳性”的楼宇,化被动为主动,这样便能真正抢在传染链形成和进一步扩散之前将其截断。一旦政府截断传染链的速度超过潜伏者继续扩散的速度,就能够被打破一直僵持的局面,清零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政府应该把“污水病毒检测出现阳性”即整楝大厦检测等政策执行到位,才能达致“清零”的目标。(张浩维摄)

社经重启,离不开商界防疫配合

“香港新方向”绝对认同香港急需重启社会经济活动,否则愈来愈多基层市民将会陷入危机之中,商界也会苦不堪言。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教训,包括香港过去数月的经验,已经清楚告诉大家,妄想在“疫情低增长”下实现经济重启,才是真正的不切实际。不实现本地疫情阶段性清零,不找到、不掌握应对反弹和快速动态清零的工具,一旦放松社交距离措施,疫情就会迅速反弹,令刚刚恢复的商业活动需要再度收紧。因此,在本轮疫情终现曙光之时,我们呼吁政府切不可贸然放松管控措施,再度令医护人员、前线公务人员及所有市民之前的共同牺牲付诸东流。

但与此同时,政府确可提前和商界展开重启讨论,尤其借此契机,争取商界在防疫上配合。例如重点行业在重开之后进行员工的定期检测;对于存在密切接触风险的商业活动,应为顾客进行实名登记,以便一旦出现确诊个案后进行流行病调查跟踪;而针对本月下旬即将来港的疫苗,政府除了应以身作则,组织官员和公务人员进行接种,同样也应当邀请商界积极参与,配合疫苗接种计划。

香港是一个商业活动高度发达的城市,只有政府和商界通力合作,做好日常防疫措施,普及疫苗接种才能事半功倍,令到即使在行业重启和放宽后,也能有足够准备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政府应该积极争取商界配合疫苗接种计划,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正面效用。(罗君豪摄)

停止操纵“疫情政治”,勿作香港罪人

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时至今日,香港仍有一部份政棍操纵“疫情政治”,无视基本科学,无视各国的经验和教训,无视专家意见,从最早的火烧隔离检疫中心,到反对社交距离手段、反对指定隔离酒店、反对内地援建医院、反对检测,总之几乎反对一切针对疫情采取的积极处理手段。但倘若被问及有什么更好的实质性建议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永远是千篇一律的“对内地封关”,完全无视现在要处理的是本地传播,也完全无视本地科学家和医学专家早已用事实和病毒株溯源说明,自去年3月份以来,所有输入案例均为海外输入,无一和内地相关。

就在刚刚,网络上还有政棍发起“联署立即停止封区行动”,喋喋不休地鼓吹“检测阴性不等于不会被感染”,将几个小时的集中检测说成政府“控制人民为重”、 “收集人民DNA”。这些老生常谈的论调,完全是把“无知当成有趣”。病毒检测的目的从来都是尽快找到已经感染的潜伏者,及早收治,防止潜伏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传播病毒,因此全世界都在分秒必争地大量执行核酸检测。

更可笑的是,这些政棍“言”必不离“人民”,“行”却完全忽视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基层市民,因为当下最强烈的诉求明明就是:政府采取积极手段尽快实现本港疫情清零。政棍们操纵“疫情政治”的言行,恰恰就是最反人民根本福祉的行为。在香港最需要团结抗疫之时,这些人为了一己之政治算计,无视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有不少明明学识深厚的精英份子“指鹿为马”,编造反科学、反智的阴谋论,以煽动一些知识水平较低的市民对抗疫情措施。这些人,注定将成为历史上的污点。

政府在防疫上终于找到正轨,社会各界亦是时候放下成见,齐心合力拯救我城。(卢翊铭摄)

众志成城终能实现突破

在面对新冠肺炎这样的全人类考验之时,政府的抗疫策略当然是关键中的关键,在执行层面,政府必须坚决以清零为唯一目标,切不可再次半途而废。而随着本港疫苗接种的日期逐步接近,港府更应当通过积极的沟通和透明的资讯发布,充分发挥疫苗在抗疫上的正面作用。同时,来自市民及各行各业的参与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去一年,每个香港市民都已承受了太多东西;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都希望社会能够恢复,经济能够恢复,人流能够恢复。

在疫情好转、终见曙光、港府终于找到正轨之时,所有普通市民及各行各业的领袖,都是时候放下成见、放下一己之私,团结自救,拯救我城!

希望,就在眼前。希望,已在眼前。

香港新方向
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医生、校长、大学教授、教师、社工、心理学家、记者、导演、资讯达人、会计师、银行家、企业家等等。虽然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拥有一份真正热爱香港的家国情怀,以及愿意实事求是去作出改变的实干精神。矢志倡导有为政府,打破资本垄断,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真诚交流和信任互利,为香港寻找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