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殡葬城的前世今生——错漏要认,有过要改|香港新方向

撰文: 香港新方向
出版:更新:

位于沙岭、距深圳罗湖只有几百米距离的“超级殡葬城”成为最近的城中热话。有立法会议员批评港府“不听民意、一意孤行”,认为在此地建造“超级殡葬城”会引起深圳居民的不满,影响两地关系,而沙岭离深港边境如此接近,完全可以发掘更有经济价值的用途。与此同时,行政长官在回应这个问题时则表示,兴建骨灰安置所等设施是民生所需,不能因大湾区贸然叫停。

沙沙岭坟场及扩建部份位置图:

就这次“超级殡葬城”的选址,由政策检讨到立法会审批再到今日已历经十余年,立法会过往的讨论记录显示,多年来政府及议会均未有从大湾区整体战略下的产业规划调整角度去考虑选址是否合适,而在项目的公众咨询及环境影响评估(EIA)过程中,也从未考虑对深圳河对岸的罗湖的影响。即使在2016年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指导意见后,沙岭扩建的现行方案仍然在2017年的财委会以41票赞成、1票反对的高票通过,而当时投下赞成票的,也正正包括现在提出强烈反对的几位议员。

图中左侧为沙岭“超级殡葬城”,右侧为深圳罗湖区。( 孙圣然摄)

香港从来不缺口号式的反对,缺乏的是在制定政策时更具建设性和前瞻性的讨论。香港作为大湾区整体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本身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善加利用大湾区所带来的机遇。但反之,若缺乏大局思维,缺乏和周边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意识,则会在湾区内不进则退,甚至影响本港的国际枢纽地位。对于之前一些项目规划中存在问题、具有争议,甚至不合时宜的部份,“香港新方向”认为政府确实应当拿出实事求是的勇气,积极检讨,及时进行修正,并避免在将来的项目中再出现类似错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政府或是议员,敢于对政策提出修正,敢于检讨和反省,才是市民的福气。

特首在最近的立法会答问大会上解释:“官员没有水晶球:(沙岭)项目规划了至少十年以上,十年前可能大家都未看到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会提升至国家经济规划的层面。”特首所言非虚,但也正正反映了政府和议会在此事上的“被动”。大湾区战略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深圳居民的声音也早在六年前就有了清晰表达,在整整十多年的项目流程中,政府和议会其实有多次能够检讨规划、邀请深圳持份者协同讨论并调整项目的机会,但可惜的是,香港一直未能主动把握这些机会。而恰恰是这种治理心态上的“主动”意识,才能让香港在未来的发展占据有利的位置。

沙岭坟场扩建项目规划流程时序:

实际上,在深港边境开发的各类项目中,除了沙岭坟场扩建这样的经验教训,并非没有两地政府协同合作、卓有成效的案例:港深之间的河套地区开发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例子。早在2007年,港深政府便成立港深边界区发展联合专责小组,时任发展局局长的特首本人,就是专责小组的港方组长。专责小组以“共同研究、共同开发”的原则,探讨开发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可行性及有利于港深双方的土地用途,并聘请两地学术机构收集深港两地市民及有关专家对落马洲河套地区未来发展的意见,为综合研究提供基础。而这样的协作模式,也为当时构思中的莲塘/香园围口岸的项目规划和后期推进带来了巨大助力。根据港府对港深边境地区的规划,大规模的边境开发计划在未来仍会陆续有来,港府完全应当多用“河套经验”,少走“沙岭弯路”,以“共同面对,合作共赢”的态度,做好港深边境地区的统筹开发。

港深边境地区的未来规划:

在思考重新规划边境地区的同时,也绝不能忘记抓紧解决民生问题的进度。安放先人骨灰当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多年来香港市民一直为骨灰龛位短缺而苦恼。食卫局多年来在全港各地物色到24幅可供发展公营骨灰安置所的用地,沙岭坟场的扩建则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处,自2008年香港政府落实缩减边境禁区用地、解放更多边境用地的时候,沙岭就被规划为墓地用途。根据食卫局的资料,建成后的沙岭骨灰安置所能安置20万个骨灰龛位,目前在该项目上投入时间和实际财政支出已经不少,倘若在规划上完全推倒重来,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替代选址去填补20万龛位的缺口,也是不得不全盘思考的民生问题。

图为沙岭“超级殡葬城”。(孙圣然摄)

在目前的客观情况下,从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推出纾缓措施以减少影响,仍然是完全可行的,也绝对是港府当务之急需要落实的行动。我们留意到食卫局在4月9日表示,将重新审视设计,将发展项目内的火化及殡仪馆设施搬迁到附近地势较低的山谷,并会在地面及屋顶绿化和建筑物外墙垂直绿化。但“香港新方向”认为港府应当拿出更大的诚意和魄力,不仅是小修小补,更应该对设施的整体布局和外观进行重新设计,运用创新和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将缅怀先人的设施建设成和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幽静净土,从而避免在港深边境和深圳的核心市区的风景线中,留下一块永久的“伤疤”。

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都会,无论对内或对外,所要面临的种种民生和发展问题绝不简单。此次沙岭殡葬城事件只是香港面对/将要面对的众多复杂问题的一个例子和一个经验教训。香港的治理者们必须心存国之大者的格局,胸怀以民为本的情怀,才能跳出狭隘的本地和界别利益框框,以智慧凝聚共识,平衡香港的历史包袱和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时代转变,令民生和经济齐头向前推进。

香港新方向
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医生、校长、大学教授、教师、社工、心理学家、记者、导演、资讯达人、会计师、银行家、企业家等等。虽然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拥有一份真正热爱香港的家国情怀,以及愿意实事求是去作出改变的实干精神。矢志倡导有为政府,打破资本垄断,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真诚交流和信任互利,为香港寻找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