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2030世界变局】前瞻未来的磨刀石 剖析疫后八大趋势
笔者之前于《香港01》周报发表的书评,先后探讨了情绪哲学、生死学、死亡学与幸福老年等,但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尤其当下香港正经历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到底在寄望于中国科兴、德国药厂BioNTech与上海复星医疗,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参与研发的阿斯利康等疫苗打救自己外,我们还可以想像后疫情时代会有一个怎么的未来呢?
笔者忍不住在书柜、书店翻查,寻找启示。家人的书柜里恰好有一册历史学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21世纪的21堂课》,作者在引言《清晰的见解就是力量》提到其关心项目—检视政治困境与资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挑战,并提出如何回应和面对恐怖主义、全球战争的威胁、“后真相”(post-truth)时代,并探寻生命的意义。
以八大趋势勾勒未来
笔者亦在书店的当眼处发现《华顿商学院趋势剖析—2030世界变局》一书,作者马洛.吉兰(Mauro F. Guillen)在前言《迫在眉睫的2030》中提到有关2030年的八大趋势是:“婴儿较少、新世代人口、新中产阶级、更富有的女性、都市的生活型态、科技干扰、共享经济、加密货币。”相比之下,本书内容较为具体、贴地、贴身。想想自己写作时,正处于2020年,书腰又提到是“后疫情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趋势解析”,不禁买下。其实,“后疫情”意思是疫情完结而新的时代又未到来,笔者想,本书出版社—商周出版所在地台湾是全世界少数可用此词形容的地方,若放在香港,只会令人神伤、无奈。
作者在书中表示,新冠疫情加速、加剧了上述八大趋势,但第一章《无子世界:从人口不足到非洲婴儿潮,看见下一次工业革命》,并没有令我折服。书中这样写道:“世界银行(World Bank)指出,非洲的农业到2030年将变成高达兆美元的产业,很可能改变全球经济”、“大部份非洲国家的成长将来自农业拓展,以及因应非洲大陆人口增加衍生的相关制造与服务业”,并以土地辽阔(耕作的土地大约和墨西哥一样大)、水源丰富为佐证。
笔者反驳的原因在于,人口增长是一把“双刃剑”,除提供劳动力外,同时会加重当地对粮食的需求。土地和水源的自然条件好,再加上不断有新生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但并不必然成为商机,焉知不会带来新一轮粮食危机?为何过去非洲有以上有利条件,但发展依然逊色于其他地方?这真的单纯是劳动力不足?或许是作者强调“水平思考”的缘故,似乎就没有扎实的线性因果关系。
然而,本书另一处却显示,2030年,南亚(包括印度)会成为人口最多的地区,非洲次之。那何以本章突出的是非洲而不是南亚?南亚包括印度,地处亚洲,正如书中提到“亚洲整体中产阶级比美国与欧洲加起来还多”,更指印度的太空发展“成就不凡”,又岂是书中提到的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比的“矽谷萨凡纳” (Silicon Savannah)可比拟?究其原因,似乎是非洲没有面临文中提及的“无子世界”—“到了2030年,面临婴儿缺少的问题”。如果作者是单纯因为年轻劳动力的增长而看俏非洲的农业前景,就应该提出更有力的证据支持,亦应说得更清,现在无论在行文表达上还是呈现形式上皆欠清晰。
形式上,第一章的小标题之间的不同内容相对割裂,各部份之间亦欠缺过渡,令全章看起来略为散乱,一直到本章结尾才知道作者的行文逻辑,而本章的视角和所预设的对象似乎是针对美国读者,例如,其中提到美国的移民问题和贡献,而不是全世界的移民问题,笔者作为香港读者,读起来颇有奇怪的感觉。如果本书开首能加入一两位台湾学者撰写的导读,交代本书的背景和行文风格,或者适时插入“编按”和“注解”之类会更佳,有助华文读者理解。
说起来,第一章提及中国的部份颇值得思量。例如,书中指中国2030年的人口老化将是全球规模最大及速度最快。事实上无论是身处香港,乃至亚洲,中国因素都在疫情前后担任重要的角色,值得重视……
(节录)
《华顿商学院趋势剖析—2030世界变局》
作者: 马洛.吉兰(Mauro F. Guillen)
译者: 游懿萱、简萓靓
出版:商周出版(台北)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程兆成
80后 爱阅读 尤好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持社会学硕士学位 曾任教师
上文节录于第250期《香港01》周报(2021年1月25日)《《2030世界变局》前瞻未来的磨刀石》,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 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