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疫苗|港大获资10亿 或投产“新冠X流感” 二合一疫苗
等了大半年,早于3月开始研发新冠疫苗的香港大学团队终于迎来突破性进展!尽管特区政府始终不愿资助港大团队发展港产疫苗产业,幸而有私人投资者愿意斥资10亿港元,在香港设立首间疫苗厂。参与研发工作的香港大学首席创新总管兼校长资深顾问何亦武向《香港01》透露,团队或将投产针对新冠和流感的二合一疫苗,而虽然研发进度曾受资源限制有所滞后,但相信港大的喷鼻式疫苗仍然具备天然特质,有望在今后的新冠疫苗竞赛中闯出名堂。
审批缓慢拖延投产
何亦武率先于10月中旬向《香港01》透露,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早于今年3月获得“国际组织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提供62万美元种子基金资助,进行新冠疫苗临床前期测试;及后团队主动向特区政府提出在港设置疫苗厂房计划,预计需要10亿港元及1.6公顷的厂房面积,惟港府不置可否。
直到日前,何亦武表示终于获得私人投资者的支持,并在元朗提供超过17万平方呎厂房,成立本地首间疫苗厂,预料最快明年年底可以开始生产2,000万剂港产疫苗。消息传出后,旋即备受各界关注,但何亦武今日(12月22日)接受《香港01》查询时表示,目前仍未收到政府方面的回应,但相信政府“从道义上来讲一定会支持”,甚至坚信当局日后必定会多多“通融”,即优先处理港产疫苗的各项审批申请。
他提醒,即使团队即将获投资10亿港元,但疫苗从研发到投产绝非易事,估计至少需要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包括临床试验、政府审批、厂房改建等等;而假如香港疫情持续导致当局不断收紧防控措施,将会继续拖延建厂及生产进度。因此,港府的审批速度甚为关键。
同时,临床结果也至关重要。何亦武解释,若想在港投产疫苗,须通过三期临床测试,至于是否需要全部在香港进行,仍需与政府协商,因为当下基于新冠疫情紧急,很多疫苗研发团队都需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第三期临床实验;因此,将来无论是由港大自行进行,还是由其合作者完成的海外第三期临床,都希望能够获得政府认可。
港产疫苗值得等待
“疫苗荒”一触即发,港产疫苗自然令人眼前一亮,但考虑实际情况,可能需要两至三年时间方能面世,难解燃眉之急。尽管如此,何亦武还是提出两个理由,希望市民耐心等待。
其一,新冠肺炎病毒在短期之内难被消灭。英国近日出现新冠病毒株变异,新病毒株传播力增强七成,造成全球恐慌,也证明了人类将与病毒战斗的时间或会更久。何亦武表示:“病毒可能在三五年之内都会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建厂虽说晚了些,但绝不会是浪费。”
其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初期是拼速度,即在研发和上市的时间上争分夺秒,而当下已有多款疫苗陆续生产,接下来拼的便不再是速度,而是疫苗的质素和使用的方便程度。何亦武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港大研发的喷鼻式新冠疫苗很有优势,因为相对于注射型,喷鼻式疫苗的副作用更小;加上该款疫苗建基于港大之前研发的流感疫苗,将来有机会投产可同时控制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的二合一疫苗——即一次性预防双重病毒。
香港必须具备疫苗生产能力
除上述两个理由之外,还需明白疫苗并非“一次性”工程,而是长期需要。
何亦武早在《香港01》的深度专访中透露,团队的研发进度曾因香港没有疫苗工厂而受到巨大阻碍,他也难以想像如此先进的香港竟然没有任何本土疫苗公司,这无疑影响了香港的新兴产业发展和科研人才培训。何亦武更呼吁港府把港产疫苗纳入特区的“战略储备”,因为从流感到新冠,疫苗的研发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至关重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求人不如求己”,而香港既然有着强大科技研发基础,没有理由不去建立自己的战略储备!
其实,早在2005年禽流感高峰期时,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就曾公开表态支持港产疫苗,随后时任卫生署署长林秉恩透露港府正与国际药厂磋商在港设疫苗厂的可能性。然而,时至今日,香港经历了年复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短缺,如今又面对新冠肺炎疫苗荒,但港府仍然没有自行设厂的打算,反而把如此重任推卸至大学和民间。
更多深度报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