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度】停课不停学口号易喊实践困难 须破除两大迷思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港所有学校自新年假期后便一直停课至今。学界虽提出“停课不停学”,纷纷以电子教学取代面对而授课,务求追回教学进度。网上授课美其名是为了让学生继续学习,背后却藏了种种隐忧。
政府于3月21日宣布,文凭试笔试将延至4月24日开考,所有学校继续停课,直至另行通知。有老师直言,假如电子教学的成效与现实面对面授课无异,学校便不会早早安排好暑假补课。然而,当局对“停课不停学”的成效评估似乎过于乐观,当中有两点值得思考。
一:人人都能“网上学习”?
有不少前线老师坦言,在停课期间一个学生能吸收到多少知识,其实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意思是一个学生到能否充分利用这段日子把握学习机会,是与他家庭的社经地位有莫大关系。
民间组织关注学童发展联席于上月3日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访问约300名就读初小至高中的基层学童,发现当中六成七受访学童因家中没电脑而使用手提电话,也有的是因为家中没有WiFi而无法进行网上学习。又由于公共图书馆关闭,有基层学生是到快餐店麦当劳和便利商店借用WiFi上课及做功课。
教育局早于2014/15学年推行《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建议学校让师生上课时使用“自携装置”(BYOD),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及家中学习。为此,关爱基金推行“资助清贫中小学生购买流动电脑装置以实践电子教学”(下称“资助计划”),有需要的学生可得到全额或半额的现金援助。然而,以上只适用于有参与“自携装置”计划的270间中小学。
在香港,“赢在起跑线”的说法深入民心,但不少基层仍然渴望凭知识改变命运,而学校理应是一个提供平等学习机会的地方。只是,在疫症蔓延的这段日子,电子教学不知不觉地成为基层家庭的负担。电子教学所需要的,无论是硬件如电脑,或是软件如WiFi,并不是每一个阶层的学生都可拥有。因为家庭环境而没法学习,是城市的悲歌,也会对青年的心理带来阴影。
政府早前公布两项措施协助基层学生:一丶联同电讯商向学生提供为期两个月的免费流动数据服务;二丶资助计划将会扩大至所有推行电子学习的公营中小学的合资格学生。
不过,措施只是短暂性。当政府有意长久推行“电子教学”,似乎是时候从这场疫症中好好反思,需要改变过去忽略家庭能否负担到网上教学所需要的硬软件,绝不能让家庭背景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障碍。
二:文凭试考生影响最大?
政府在距离原订文凭试开考的第六天,宣布将延期至4月底开考。对应届考生来说,无疑是影响了其心理状态,而文凭试各科目的考试日子亦有所调动,也破坏了他们原来的温习计划。然而,有前线老师指出,政府这项举措最影响的,实是现届中五学生。
教育局在宣布文凭试安排当天,同时表示全港学校不早于4月20日复课,且暂时复课无期。
根据教育局《高中课程指引》列出,高中的每个学年共有190天上学日数,平均每天课时6小时。以教育局网页其中一所学校的校历表为例,用教育局的说法(即不早于4月20日复课)粗略估算,学生因停课失去46天的上课日,再加上去年因交通瘫痪而停课的11月14丶15丶18丶19日,即今年的中四中五生共损失了50天。换句话说,一个学年学校已缺少了约三成的上课日。
各科(除数学丶中史丶历史外)均有校本评核(俗称SBA),让校内的老师评核学生表现,分数将会影响文凭试的最后等级。按过去操作,教育局要求学校必须在中六上学年的一月份缴交学生的SBA分数。而中五正是完成SBA的重要学年,有前线老师表示,难以控制学生的完成进度,因不能面对面督促,只能靠电话联络他们,只有部份学生足够自律。万一停课持续,老师担心需要把原来操练学生应试技巧的课时用来完成SBA,会影响到学生的公开试成绩。
在本来教学负担已相当沉重的新高中学制,教学进度已经相当紧张,现时老师的最大“目标”是思考如何在复课之后加设补课追回落后了的进度。过去学界普遍会缩短中五升中六的暑假,要求学生在8月中或8月底回校上课,一是希望更早准备好学生的应试心态,二是让老师能够有额外时间授课。
其实,新高中学制的教学范围太广与课时太长,常为前线老师诟病,在目前复课无期的情况下,为老师带来更沉重的教学负担。教育局对此有良方吗?会否在文凭试安排上有所调整?仍然是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