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理性防疫 人人有责 盲反或酿疫情失控(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本地确诊数字持续上升,需要接受检疫隔离的人士也愈来愈多。要有效防止疫症在社区爆发,最为合适的措施是设立检疫中心,尽可能隔离并检验疑受感染人士,惟政府选址时处处碰壁,多次受到当区居民及区议员反对,部份更演变成警民冲突。历经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一役,特区政府十七年来仍未准备好检疫中心这类检疫设施,以致阻止新型肺炎“落地生根”的关键时刻也没有足够检疫场所应对,的确难辞其咎;然而,防疫工作也是全民责任,如果人人基于“邻避心理”,或受躁动社会气氛影响致“事事反对”,疫情恐怕更难控制,受害的仍是香港。
截至周日(2月16日),本港累计出现57宗确诊个案,当中近八成属本地感染,卫生署明言社会要有心理准备应对疫症在社区蔓延。与病患有紧密接触、需要接受隔离检疫的人士多了,但包括麦理浩夫人度假村、鲤鱼门公园度假村、保良局赛马会北潭涌度假营及饶宗颐文化馆旅馆翠雅山房等四个检疫中心,合共只提供150个单位,如今已经不敷应用。
另一边厢,因“武汉封城”而滞留湖北的逾2,000名港人,仍苦候港府安排他们回港,但由于检疫设施不足,港府至今未有行动。香港中文大学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沈祖尧接受传媒访问时指出,若要将滞留港人统统带回香港,便要思考如何隔离他们,“不是只坐在家里就叫做隔离”,皆因与家人接触也有传染风险。本身为医生的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接受《香港01》访问时也坦言,政府固然想抱持人道精神对待每位滞留湖北的港人,但目前检疫中心不足,倘若未能做好风险管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故他只能对此表示难过及无奈。
疫症当前,检疫中心的需求无限但供应有限,难怪当局要从社区中寻觅适切的检疫场所,但连日来,政府的选址工作处处碰壁,屡遭附近居民及区议员强烈反对。盲目反对恐令疫情失控
特区政府1月25日宣布计划征用粉岭未入伙屋邨晖明邨作检疫中心或医护宿舍,随即引起居民强烈反对。北区区议员陈旭明及林淑菁批评,事态严重但政府事前未曾咨询过区议会;其后,“北区连线”七名区议员去信当局表达不满,又在短短数天内收集过万人联署反对;至于邻近居民,同样指摘政府未经咨询而一声令下便要求街坊欣然接受,等同先斩后奏、有欠公允。事件一度引起群情反弹,从当日下午4时起,有示威者开始自发堵路抗议,邨口又有大批车辆堵塞马路,试图瘫痪交通,以阻止政府运送物资前往屋邨。入夜后,更有激进示威者向可能被征用的升晖楼大堂投掷汽油弹,导致设施被严重毁坏。
无可否认,政府表现仓促,面对反对声音时显得理亏。从地理位置而言,晖明邨与人口密集的雍盛苑,相距仅数百米。北区区议会主席罗庭德就指出,晖明邨附近有八间中小学,以及四间社区中心,担心晖明邨一旦用作检疫中心可能导致社区存在一定风险。陈旭明则认为,如果港府认为有需要在北区寻觅隔离场所,可向区议会查询,惟晖明邨附近人烟稠密,并不适合。
政府其后承认选址时考虑不周,故撤回有关决定,并向公众承诺,未来一年将近落成以及未入伙的公共屋邨,“都不适合作为检疫中心的设施”。从政府回应来看,或许能看作处理民情的手段,惟经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反对声音的主论调,都是集中在政府“咨询工作”的不足。然而,在公共卫生危机下,难道政府还要按照惯例咨询三个月?抗疫工作争分夺秒,为防止疫情在社区爆发,适度变通也是无可厚非。
再者,港府亦非首次征用公营房屋作防疫设施,2003年SARS爆发期间,当局在天水围天恩邨和钻石山琼轩苑共设置了2,300个临时医护宿舍单位,而当时并没有遭受群情反对。
如果说,晖明邨靠近民居,的确是政府考虑不周,那么,当局后来打算征用较偏远的美孚翠雅山房及火炭骏洋邨时,也同样引起居民反弹,就有点说不过去。按理来说,位于美孚山区的翠雅山房地段偏僻,不会威胁到当区居民健康,而且设备完善,能够在短期内投入使用,故被政府考虑用作检疫中心,也是合理选择。至于骏洋邨,位于火炭站,附近为工业区及乡郊地带,理论上对社区影响同样有限,原则上居民不必过分忧虑。
然而,两个检疫中心的遭遇与晖明邨一样,引发居民强烈反对,连日有大批市民聚集在港铁站外堵路,甚至爆发警民冲突。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出席沙田区议会时,更有大批示威者冲入会议室,要求就征用骏洋邨问题与他对话。示威者包围指骂徐德义,场面十分混乱;徐德义最终要在多名防暴警员护送下,才得以离开。
其实,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曾经表示,翠雅山房与民居有很大距离,“作为检疫中心绝对可以接受,对周边市民亦安全,看不到有什么需要担心”。他呼吁美孚居民不要反对将翠雅山房用作隔离营,又指不必要的恐慌会令社会更纷乱,希望大家不要互相指摘,并聆听卫生防护中心的说法。
林正财则说,目前社会气氛低沉,充斥着对政府的不信任,加上区议员刚上任不久,他们与政府官员也要时间慢慢磨合,他也理解政府当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劝服居民接纳安排;不过,作为医护人员,他尤其明白检疫中心的设立对社会防疫工作的重要,指出“如果没有足够检疫地方,目前推行的围堵策略便可能失效”,担忧政府纵然能够追踪到更多疑似感染个案,也未必有地方供他们隔离,更莫说为他们进行医学监察。
至于选址,林正财重申,有关决定相当科学化,事先已征询专家意见。他以翠雅山房为例,表示该处得到袁国勇肯定,加上其前身就是荔枝角医院,硬件配套符合隔离用途,且离民居也有一定距离,不会影响居民。
至于有声音质疑当局没有进行咨询工作,他认为,政府能事前多做咨询,固然最好不过,惟是次疫情发展急促,根本不容许政府及专家们像以往般,有足够时间向各界详细解释。故他盼望市民能更理性看待事件,接纳科学及专家建议,携手合作才能战胜疫情。
确实,面对疫情威胁,市民应要保持理性,多加聆听各方意见,切勿轻易受情绪影响而作出判断,甚至因意识形态的偏见或个人私利,随便反对由严密科学分析支撑的防疫工作。疫病凶猛,要有效抑制其扩散,每位市民也扮演重要角色。纵然居民对检疫中心有顾虑,也应尽量保持克制理性,尝试聆听官方及权威的说法。其实特区政府早前也公布,入住检疫中心的并非确诊病人。只有携手互信,才能打好防疫这一仗。
继续阅读︰
相关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201期《香港01》周报(2020年2月17日)《理性防疫,人人有责 — 我们与检疫中心的距离》。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