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绿债成新浪潮 香港宜“借北风”建环保金融生态圈

撰文: 区嘉俊 文颢宗
出版:更新:

2019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年度风云人物”,年仅16岁的瑞典环保斗士通贝里(Greta Thunberg)当选,她发起的全球气候运动获形容为“地球所面对最大议题”。这个议题也在金融界引起广泛关注,绿色债券更成为新兴的投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估计,内地每年需要至少3万到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过去长期存在“股强债弱” 的情况,在内地绿色基建项目投资大增这股“北风”下,有望借绿债突围,聚拢绿色投资者,构建成绿色金融生态圈。

绿色金融是希望金融市场在作融资活动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气候、造福地球,当中又以绿色债券发展较为成熟。2018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1,673亿美元,虽然跟全球约55万亿美元的总债市规模尚有一段距离,但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CBI)的报告估算,于2030年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高达90万亿美元的投资,绿色金融发展尚有极大空间,料会继续高速增长。

陈浩濂指,香港在发展绿色金融具备优势。(余俊亮摄)

中企发人币绿债 优先考虑香港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自然不可缺席这场金融界的环保盛宴(图一)。2018年,香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110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237%,占全球发行规模6.6%;增长虽快,但金额仍排在内地、日本和韩国之后,离港府锐意成为亚洲甚至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目标相距还远。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接受《香港01》专访时,重申香港优势,指出本港绿色金融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定位挂钩,除了能吸引不同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融资能力强,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亦领先亚洲。而且,香港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处理全球超过七成半的离岸人民币付款交易,当内地企业想“走出去”发人民币绿色债券,顺理成章会经香港发行,全世界首宗大湾区主题的绿债便是如此。

(香港01制图)

不过“借北风”、善用跟内地的独特关系外,香港也要做好政策配套。2018年6月,香港政府设立“绿色债券资助计划”,每笔债券发行资助金额上限为80万港元,以鼓励绿色债券发行机构来港。陈浩濂表示,80万港元资助额已足够,暂未考虑扩大资助范围,又指香港除绿债补贴外,去年亦推出了“债券资助先导计划”,机构首次在港发行债券,可获资助一半发行费用,上限250万港元,资助更为大额,对发行商来说“几吸引”。

香港债市落后纽伦 绿债带来突围契机

背靠内地市场源源不绝的融资需求,加上政府积极推动,本港发展绿债市场潜力固然不容小觑。然而,熟悉香港资本市场的人,不难发现“股强债弱”的现象,这又会否成为绿债发展的绊脚石?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主管黄元山曾于外资投行执掌债券相关工作,他认为本港债券市场落后有其结构性因素,而国际债市长年由美元及欧元债主导,致令纽约及伦敦近水楼台,成为债券枢纽,“香港与其和外地争夺美元债业务,倒不如凭借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吸纳内地绿色融资需求。”他相信,发展方兴未艾的绿色债券正是一大契机,带领本港债市重新启航(图二)。

(香港01制图)

为打通中企来港发绿债的任督二脉,除了等待人民币国际化的顺风,本港亦务须扩阔绿色投资者的基础,提高对发行人的吸引力。近年“负责任投资”风潮逐渐从欧美吹至本港,根据证监会于12月初发表报告,包括金融机构、家族办公室等在内的资产拥有人中,大多数均期望资产管理公司可辨识、评估和管理气候风险。无奈的是,在794家受访资管公司中,仅得35%会贯彻地将此纳入其投资及风险流程。

促进投资者关注环保议题

黄元山称,报告反映本港资产拥有人对其资产的管理方式有所期望,但实际操作无疑有颇大落差。他认为,个中原因是证监会目前以《负责任的拥有权原则》要求资管公司正视ESG (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但该原则仅仅鼓励基金经理参与所投资公司有关ESG议题之决策,全属自愿性质。黄元山建议,证监会修订该套原则,以“不遵守就解释”为基础,要求基金经理披露投资时如何贯彻ESG因素,令大众对ESG的重视,如实反映到基金公司的投资决定中。

黄元山建议证监会修例,令基金经理贯彻ESG投资。(郑子峰摄)

诚然,普罗投资者对环保议题的关注,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动力。瑞银可持续及影响力投资顾问亚太区主管Mario Knoepfel亲身感受到亚洲绿色金融日趋普及,但一如证监会的报告所发现,尚未完全付诸行动。他表示,五年前在亚洲谈及可持续投资时,几乎无人认识,但近一至两年有根本上的转变,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意识快速上升,更有兴趣投资绿债及可持续发展企业。他引述去年瑞银发表的报告显示,85%的香港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感兴趣,但仅三成多有付诸实行,他预期这差距在未来可逐步收窄。

“蓝色债券”扩投资选择

从认识到行动,显然投资者需要的不只是产品。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于任环境局副局长期间有份促成《绿色金融认证计划》面世,她指随政府推出绿债资助计划等措施,本港绿债市场已渐上正轨,但政府必须以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引领业界,建构全面的绿色金融生态圈,才能促使市场长远发展,当中例如绿色贷款、认证制度,以至上市公司的ESG披露机制等,各大范畴均不可偏废。

“例子之一是航运业的低碳化,已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的焦点议程,而新建或翻新船舶,当中牵涉的融资规模极为庞大。”她续指,香港海运业规模庞大,拥有全球第四大的船舶注册处,兼之背靠中国此一全球最大造船国,本港发展绿色海运融资的机遇相当可观,政府应牵头商界向内地推广本港绿色融资的实力。在绿债之外,陆恭蕙建议政府应进一步考虑引入其他绿色投资工具,包括碳排放交易额、碳金融工具,甚至是刚于2019年面世、专门服务海洋保护需求的“蓝色债券”,以扩阔整个生态圈的投资选项,吸引绿色资金汇聚香港。

低碳亚洲行政总裁黎广德批评,本港环保政策落后,缺乏协调及统筹机构。(欧嘉乐摄)

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的主张,在坊间亦取得不少回响。低碳亚洲是一间为香港和新加坡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策略服务的公司,公司行政总裁黎广德毫不客气点出港府环保政策落后,“理论上政府有个协调机构,即(特首)林郑(月娥)成立的气候变化督导委员会,但已很久没有开会,也不知道是否还存在。”相反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清楚知道减排责任,早年已成立国家气候变迁秘书处,统筹各个部门,由金融政策到环保政策都有协调,为香港所欠缺,“要推动绿色金融,政府须带头推动绿色标准的设立,通过规例去推动市场改变,不能单靠市场能力!”

继续阅读︰【绿色金融】国际竞推统一认证 冀消“漂绿”忧虑

上文节录自第19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30日)《绿色债券成新浪潮 香港宜“借北风” 构筑环保金融生态圈》。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