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造假】从内地疫苗造假事件 看香港医疗优势
内地疫苗造假风波导致人心惶惶,网民旋即疯传赴港接种疫苗攻略,甚至扬言“能去香港打的尽量去”。事件引起本地家长忧虑,担心爆发“抢疫苗”热潮;卫生署表明,本港目前疫苗供应稳定,有足够存量为本港婴幼儿提供接种服务。在惶恐过后,这为香港医疗系统带来什么启示——为何香港疫苗深得内地信任?我们具备什么制度优势、又应该怎样保存和发挥?撰文:戴耀康
香港人连疫苗都打不到了?
“谁在迫你带孩子去香港打疫苗?”——7月22日晚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前半小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在新浪微博上载《赴港接种儿童疫苗指南》,并提出如此诘问。该贴文引发网民热议,当中一则留言备受港人关注——“这下香港人不仅买不到奶粉,连疫苗都打不到了。”
此前一天(即7月21日),描述三位“疫苗之王”罔顾生命、发家致富的文章,在内地社交网站广为传阅,引起社会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违规生产狂犬疫苗的关注。
翌日,《香港定居妈妈的赴港打疫苗攻略:诊所、医院、疫苗中心对比/交通路线/注意事项》一文,获大量内地家长转载;内文推荐他们到旺角及尖沙咀的诊所为婴儿接种疫苗,并建议他们“打完疫苗坐电梯直接到楼下血拼”,甚至详列所需证件、地铁转车路线、以及各种疫苗介绍。
该攻略率先经《苹果日报》及《经济日报》等网站在港报道,至7月23日凌晨,开始在“亲子王国讨论区”引起讨论。不少家长担心会演变成“毒奶粉事件翻版”、引爆新一轮“抢针潮”。当天下午,《香港01》记者到尖沙咀一间私家诊所观察,在两小时内,有七、八组内地家庭应诊,占客人总数一半;另有私家医生表示,查询儿童疫苗接种的电话比以往增加约三成。
霎时间,“抢疫苗”的焦虑迅速在家长圈中蔓延。然而,这真的会令本地疫苗供应不足吗?
政府疫苗存货足够
对此,香港卫生署当日随即发出新闻稿,强调本地疫苗供应稳定,而署方亦已与供应商签订合约,确保有足够疫苗落实“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即透过辖下母婴健康院,为全港所有五岁以下婴儿提供免费四合一混合疫苗接种服务,以预防白喉、破伤风、无细胞型百日咳及灭活小儿麻痺,另会安排注射员到学校为小学生提供服务。政府物流服务署资料显示,卫生署将于12月采购新一批四合一疫苗,预算为10万剂。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表示,尽管疫苗风波或会导致不少内地儿童来港接种,但相信他们只会影响私营医疗市场,因为公营体系必然会优先满足本地需求。事实上,母婴健康院早于2016年4月1日起,加强优先为本地儿童提供接种服务的措施,并对非合资格人士订定每月120宗新症限额。
据卫生署回复《香港01》查询,过去两年内,有约八成香港儿童曾透过上述计划接种四合一混合疫苗。在2017年,母婴健康院合共接种了18万剂疫苗,按每月平均有102至120宗非符合资格人士新症计算,每年共约1,300宗,占整体的0.7%左右。
医疗机构“严阵以待”
不过,本地儿童若要接种可以预防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的五合一混合疫苗,甚或乙型肝炎的六合一混合疫苗,就要和绝大多数内地儿童一样,光顾私营医疗机构。
香港医学会会董、儿科医生唐继升分析称,“最有可能短缺的是五合一疫苗”,但认为这实际上不会发生。他亦提到,药厂一向根据本港疫苗消耗记录,估算私营机构的需求,以决定供应给他们的数量,故私家诊所无法即时增购疫苗,倘若突然爆发“打针潮”,药厂需由英国及法国等地急运疫苗来港。
唐继升形容,当下政府和私营医疗机构都“严阵以待”,前者更“叫我哋要睇住”。卫生署新闻公报亦指,署方一直与两间药厂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并会“继续密切监察”私人医疗市场的情况。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孔繁毅则相信,因疫苗风波而来港接种的内地儿童不会太多,“因为内地不只长春长生一家药厂,(市面上)还有很多可靠、长期使用而没有出问题的药厂,它们也有从外国买入疫苗。”
综上所述,“抢奶粉事件”应该不会在港重演。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每逢内地食品、药物出问题,民众就会自然想到要来香港?为何香港疫苗深得内地信任?我们具备什么优势?
香港如何确保疫苗安全?
有别于是次疫苗风波突显的内地药品监管漏洞,香港有着严格的疫苗检测和管理系统。
以特区政府提供的疫苗为例,它们均通过全球统一招标采购而来,大多由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厂生产,譬如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和法国的赛诺菲(Sanofi);而招标条款也十分严密,例如流感疫苗的中标者,除需提供疫苗的完整配方、化验方法、测试方法、生产方法之外,还必须是国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制造商,且要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等权威机构认可。
唐继升解释:“我们用的疫苗也就是美国用的,所以我们出事的话,美国也会出事。”这些外国大厂的监督要比内地厂商严格得多,“他们很害怕出问题,因为一旦出事,罚款肯定不止344万元人民币(长生生物的罚款额),而是一个药厂无法承受的天文数字。”
他忆述,曾有一家亚洲药厂被美国判罚几十亿美元。这家公司是日本的武田制药,其糖尿病药物爱妥糖(Actos)于2014年被控会令用药时间较长、剂量较高的病人更易患上膀胱癌,却没有标注警告字句。公司被美国联邦法院判罚60亿美元,其合作伙伴礼来制药亦遭罚30亿美元。最终药厂支付24亿美元和解,但金额足以令药厂面临6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法律严厉的惩处令外国药厂不敢冒险生产劣假药牟利。除此之外,外国普遍有独立的第三方监察机构确保药物质量,如大学的研究所。唐继升指:“他们都会盯得很紧。”
他续指:“香港与外国沟通好密切,不需要特别关注疫苗质素,反而会着重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原来,疫苗采购和储存都有严格规定,以流感疫苗为例,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于摄氏2至8度;当运送至医疗机构时,亦需取出温度计验证和检查其温度记录,“见到温度无问题我们才会收货。”
除此之外,卫生署每年均会以突击巡查方式,监察进出口商和批发商。例如在2013年4月,经卫生署突击巡查,发现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有部分储存疫苗的雪柜温度超出正常标准,导致300支疫苗失效,家计会后来就事件致歉。在严谨的监察下,一经确定失效的疫苗,会在第一时间销毁,而相关机构亦会及时联络可能受影响的市民,跟进并评估其身体状况。
制度优势有助拓医旅产业
唐继升说:“香港医疗体系已上了轨道,监督系统化,而中国有疫苗其实只是近十年的事,机制仍不清晰、不规范。”孔繁毅也称,两地医疗系统是“完全两回事”,因为“香港医疗模式运作了几十年,由医生training(培训)到药物、疫苗供应商,都达世界级水平。相反,内地还处于起步阶段。”
香港医疗体系优势是多年经验累积的硕果,在政府尝试推动医疗产业但发展无果的当下,我们又要为下一代香港人累积什么?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及携程旅游集团于3月中旬公布的《出境游十大新玩法》,来港打子宫颈癌疫苗位居榜首,平均每趟旅程耗资4,000元至20,000元人民币不等。我们常以新加坡的政策为借鉴对象,当中较少谈及的是上述的医疗旅游。唐继升认为,“政府发展医疗旅游无可厚非。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如果不做,是浪费了香港那么多好医生。”
若要发展医疗旅游,孔繁毅建议“从私家医院着手”,“关键在于如何make sure(确保)本地人的医疗服务不受影响。”他认为,“香港完全做得到”,因为“目前公营医疗保健已十分稳定”,香港能够提供的“药物疫苗、手术化疗等先进治疗技术,内地人会有兴趣,甚至不只于内地人”。
早前有药厂宣布有限度供应HPV九价疫苗,惹来数十名内地居民来港抗议,反映内地人对港疫苗有颇大需求。“毒奶粉”事件,一度令内地人来港疯抢进口奶粉。
上文刊载自第122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30日)《从内地疫苗造假事件 看香港医疗优势》。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