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打工仔.三】Christina:从打一份工 变成追一个梦
Christina(陈燕明)成为自由工作者前,曾任职老师八年。现在她规划自己的工作内容,其中的重要部份是一份稳定收入,“如果你有部份工作带来稳定收入,其余时间做你想做的事,会容易很多,所以最初做freelancer会想找一份兼职。”“从一份很稳定的高薪厚职跳出来打散工,人工相差很远,但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看见很多不同的人和事,我觉得这是我人生最深刻的四年。”摄影:高仲明(此为“自由打工仔”系列五之三)
四年前,她辞去全职教师工作(不是正规学校),因为她不快乐。她每天重复着相似的讲授内容,负责为全港不同学校安排地理考察活动,年年相同的只有她和日校老师,学生都是只见一次,她无法与参加考察的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工作两年,她已觉得自己好像一部录音机,而且,如此课程为本又时间有限的地理考察,并没有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她很记得一次,她带一群学生参加考察宿营,入营后第二天早上,她把笔记和其他学习材料放在学生的桌上,下午,她突然发现有学生的桌上的学习材料原封不动,她非常难过,好像她在整个宿营的教学都付诸流水,学生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她是录音机,带考察活动好像在赶鸭仔,学生要在限时之内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但他们对大自然有感觉吗?她心里有很多疑惑和沮丧感,但薪金与年假年年增加,她舍不得离开这份工。只是,她不断问:“到底人生有甚么意义?”
她还是辞了工作。最初,她有了很多时间,约久违的朋友吃饭聊天。朋友从她的社交网站看见她一直拍摄自然生态照片,便邀请她在自己的工作机构办照片展览。开始有一些朋友找她教班、讲讲座。她的前同事推荐她担任港台节目“拥抱大自然”的客席主持。又有一个朋友找她拍照,记录荔枝窝的复耕计划。她回想自己是如何开始自由工作?最初都是朋友经社交网站联络她,因为知道她擅长做甚么、兴趣是甚么,所以介绍给她的工作都是她喜欢和胜任的。
这样半年,她开始想:要不要再找一份全职工作?她开始求职,早上去了面试,晚上与硕士老师吃饭,诉说自己的现况与挣扎,老师说:“其实你有这么多事想做,你之前教书,教书是你的王牌,你可否在大专教些兼职课程,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再做想做的事?”她打开报纸,发现真是有大专聘请讲师,她应征,获聘。以后四年,她都是找了一份稳定的兼职收入来源,其余时间从事摄影、主持人、自然教育、艺术活动策展等各种各样的工作。
Christina负责筹划的一些艺术活动:
她满意现状,有一种全力建立梦想的感觉:做一些保护大自然的事。有时她会回想,如果当时没有辞工,现在自己会有很稳定的收入?可能很快供完楼,再辛苦几年可以靠楼收租,然后才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身边的同龄朋友常常讨论事业、结婚生子、子女的教育,而她好像在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但她比从前快乐很多。
“我是经过四年的反复思量,再重新走一条自己选择的路,我走了一条忠于自己的路,就算那条路不是铺好的。就像我们行山,到底是要走别人铺好的山径,还是自己摸索一条路?亲自摸索一条路的感觉很不一样,因为这条路属于你,你有存在,你有生命,你会活得开心。”
当年她决心辞工,其实是因为写了一本书:《赏云日志II天空的彩笔》。她从小喜欢大自然,非常喜欢观察蓝天白云,很想记录香港的天空美景。她一边从事全职教学工作,一边学习摄影,又修读新闻系硕士,学习用影像和文字说故事的技巧。因为读书,她要到长洲访问渔民,在长洲渡过一夜,翌日天未亮便跟渔民出海捕鱼。如果不是读新闻、要做功课,她不可能接触这个人,知道渔民的生活。她发现世界很大,她在井底。不久,她结合自己的自然知识、摄影作品与文字叙述,完成一本赏云之书,一本亲手创造之物,与从前按照课程规定教学生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我很想趁年轻看看这个世界。”
自此,生命的重心便从打一份工,变成追一个梦,从符合要求,变成自由创造。即使同样是做自然教育工作,她也会反思过去的教学方式为何无法感染学生,再设计一套新的方式重新教学,例如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做一些艺术创作,而不止收集数据、辨别物种。
“我觉得人生应该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我很喜欢人有梦想,有梦想的人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于是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无论你的梦想是达成甚么事,是建立事业,是环游世界,或和你心爱的人去一趟旅行,梦想可以很不同,但你为了达成梦想去做人,你就可以做好一个人。”
“其实人生很简单,你要去享受生命。你有几多时间?”
上文节录自第121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23日)《自由工!自由人?探问自由工作之路》专题中的〈前全职教师陈燕明:舍一份工,去追一个梦〉。
其他反思自由工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