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东瀛风一】那些年 我们一起听西城秀树、吃寿司、看木村

撰文: 香港01评论
出版:更新:

好多年以前,也是一个如此炎热的夏季,我们几个中学男草放学后,在对面女校门前,等待校花出来就大声唱道:“爱慕,爱慕,达到疯癫程度。”许多年以后,我才晓得这原来是改编自西城秀树的名曲,我们从不为意日本文化已深深根植于心底里。撰文:曹民伟

无数人在少年时代曾经跟着他的歌跳过多少场舞,订做跟他相似的宽大领口西装,还有模仿那一头飞扬起略为过长的头发。(作者提供)

那个夏季的最后一夜,在学生舞会最后的一曲搂着邻校的漂亮女孩跳着缓慢的舞步,台上歌手轻唱着的正是西城秀树也曾改编的名曲:“与你跳舞我自愿,快乐会是紧贴你面,So I'll never gonna dance again,和别人没法跳得自然。”

西城秀树不过63岁就离开了,少年时代曾经跟着他的歌跳过多少场舞,订做跟他相似的宽大领口西装,还有模仿那一头飞扬起略为过长的头发。梅艳芳也曾向这位偶像送上金唱片及献唱《梦幻的拥抱》,“大AL”翻唱成广东版《Laura》,威镇乐队唱的《夜已静》,张国荣改编的名曲《爱慕》及《烈火边缘》,而罗文的《好歌献给你》也是改自其作品。

《悠长假期》主题曲的旋律一响起,几乎已勾起那茫茫前路的感觉。(网上图片)

怀念起那个暑假的木村拓哉还是流离浪荡,过着他那无休无止的《悠长假期》,主题曲的旋律一响起几乎已勾起那茫茫前路的感觉,如今木村拓哉与工藤静香的女儿木村光希已经长大成人,当起模特儿,登上杂志封面了,成为香港人城中热话。今天这一代看K-POP、K-TV、美剧、台剧、内地剧集及电影,然而,我们年轻时代的日系记忆却是永远无法取代的。

日百货“小银座”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日资百货公司如雨后春笋在港发展的年代:大丸、八佰伴、伊势丹、西武、东急和三越等纷纷兴起,令铜锣湾成了一个“小银座”,它的非传统非现代、非中国非西方的品味正好适合香港人的东方胃口,单单职员一起做早操训练、一开店在门前鞠躬的印象,已令本地百货业为之折服。

日资百货那些很新奇的日本产品令香港人见所未见,第一次看到趣致的Hello Kitty,怎可以有一只没有口的小猫?小丸子那些天真却又世故的说话,小小的心灵已经被征服了,同班的女同学每次放学后,最喜欢就是去三越、松坂屋的文具部寻觅有趣的文具,有香味的擦字胶、有着大眼女孩漫画的笔袋、有多到数不清颜色的彩笔、许多印上各种可爱动物的文具。一直到九七金融风暴以后,大型商场的流行,日资百货的美好年代才终于过去了,今天仅剩下一间崇光百货。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日资百货公司如雨后春笋在港发展的年代:大丸、八佰伴、伊势丹、西武、东急和三越等纷纷兴起,令铜锣湾成了一个“小银座”。(作者提供)

在当时,日资百货另一大特色是附设美食及餐饮的楼层,承传自日本的本土生活文化,店门前陈列那些逼真的塑料食物,骤眼看去已令人垂涎,许多人第一次尝到真正美味的寿司和拉面,都是源自这等附设于百货店的餐饮楼层,而价钱也是大众负担得来。后来才晓得日本人原先是没有三文鱼寿司的,是在香港出现以后才反馈回日本,影响到当地的寿司文化。

成长的轨迹就是从大丸的玩具部仰望昂贵的超合金玩具,转到日文书局楼层,又或尖沙咀智源书店订购看不懂的日文杂志,那时,那些精致的排版,影响到今天依然爱做杂志。那年代看与跟日本潮流,必定看《Non-no》《Vi-Vi》及《Sweet》等,每期都有小礼物赠送,所以,每月就算不买都会去打书钉,看看里原宿又时兴什么?

木村拓哉在日剧《Hero》中的衣饰装扮,一度成为香港人的潮流指标。(网上图片)

几个爱潮流的少年同学老是装作经过Joyce Boutique的门口,希望碰上哪位小明星,那些永远不懂得念的名字,却教人梦中也惦记着的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川久保玲(Rei Kawakubo),那些不对称带点禅味的日本时装令香港一代少年人为之疯狂;稍后,“软硬天师”大碟里还真的有一首名叫《川保久龄大战山本耀司》;再后来是藤原浩创立的里原宿品牌Bape,记得日剧《Hero》中木村拓哉正是穿着A Bathing Ape羽绒服而成本地潮人抢购的对象。

饮食文化蜕变

从日资百货的餐饮部买回来许多精美的食材,捆得精细的日本面条、鱼虾买回来都有草叶花朵装饰着、温室水果都有着重重花纸包裹着,享用日本美食已俨然变成了一种仪式。

香港企业家蒙民伟被日本电饭煲迷住了,于是谱写出一个港式电饭煲的故事,他跟日本人改良出有玻璃盖的电饭煲,方便香港人可以看着蒸鱼焗腊肠,小时候瓦煲成日煮㶶饭留有饭焦,餐餐小孩子都会争食饭焦,早期的电饭煲也会焗出饭焦,后期的电饭煲真的再没有饭焦的记忆了!

电饭煲大大改变了我们童年的饮食习惯,冬天电饭煲焗一煲北菇滑鸡饭,无以尚之;可是,还有另一款更令童年多姿多采的美食就是即食面,那年代流行吃本地仿傚日本制作的公仔面,六十年代以“三分钟可以煮熟”作宣传,《欢乐今宵》还有一个“公仔面掘金比赛”环节,以一个洋娃娃公仔作招牌,包装上有几只羊头公仔,令小孩子十分喜爱,索性以后叫即食面为公仔面。那时本土化的公仔面远胜日本出品的出前一丁,但随着公仔面被日资公司收购,今天大家都只记得一头金发一脸雀斑送一客外卖面食的卡通“清仔”了。

随着公仔面被日资公司收购,今天大家都只记得一头金发一脸雀斑送一客外卖面食的卡通“清仔”了。(网上图片)

小甜甜的记忆

日本的零食也令人忘不了,从前的士多除了本地零食,原来还有不少色彩缤纷的日本零食,像“三粒糖”、“太空糖”、“百力滋”……最记得一款“咪高峰糖”,令个个小女孩以为自己变身成电视卡通歌手《小忌廉》,一边食一边对住咪高峰唱:“星空里万物在转,历忆万年,星飞过愿望实现,力量像一个活神仙。”个个女孩子都拿着一边扮明星唱歌、一边享用里边甜蜜的水果糖。

日本“鸭仔糖”最有趣是有一个掣打开鸭仔嘴巴,就会吐出两三颗圆滚滚的鲜艳糖果,然后用鸭仔嘴去咬人,真的好好玩。小时候还有一种很香很甜的“弹珠口香糖”,每个小方盒里边有几颗口香糖,有柑橘味、葡萄味、苹果味、哈密瓜味等等,记得总会有几颗嚼着嚼着就不小心吞到肚子里。

“可乐糖”真的装在一个红色的小可乐罐里边,细细粒酸咪咪令人回忆到童年岁月的酸与甜。“眼镜朱古力”可以戴到脸上边走边玩边吃,像聪明豆但多了眼镜设计就令人永志难忘。“童星点心面”也是童年脆口的无限回忆,记得有鸡肉味和炒面味,跟本地的妈咪面或福字面差不多,不过,本身已经碎开,不用自己手捏碎而已。

有趣的是,今天香港早已买不到的旧日糖果,不时去日本还可以寻回这些和菓子,奇怪当年日本事物如此矜贵,为何本地士多会有如此便宜的日本零食?这里边的不可思议,也令我们的童年得以跟日本电视动漫的孩童一起享用同样的零食!

《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曹民伟其他怀旧系列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117期《香港01》周报(2018年6月25日)《从西城秀树病逝联想 我们都是吃寿司长大的……》。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