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动画潮语尽出 配音员:唔使再讲你个蠢材
每个年代,总有一把声音让我们印象深刻,那些年的小丸子、叮当,动画一季接一季,声音仿佛永远不会老。近年电视台的动画时段从下午延伸至深夜,睇动画不再是小朋友的专利,《信长协奏曲》、《一拳超人》、《东京喰种》等大热作品深夜轮番上阵,加上电视台敢变敢玩,赋予动画抵死幽默的粤语配音,引来网民热议。“配音做得好,大家还是会赞。”本地配音员竺谚鸿说。他去年配了一套无厘头动画,里面充斥着大量本土梗,个个睇完都赞好——“呢个人相当有嫌疑,我转身射个三分波添啊”、“巴打,你无事吖嘛”、“我钟意囡囡多啲咯,科科”。“大家保育粤语的意识高了,早几年大家没有这个感觉时,未必觉得这些广东话梗很正。”无线配音组出身的周良鸿说。摄:吴钟坤 鸣谢:Pure Production Studio
说的是《齐木楠雄的灾难》这套没有太多宣传,却突然走红,甚至迅速推出真人电影的作品。原著由日本漫画家麻生周一创作,由2012年连载至今,讲述一个渴望低调的超能力者的日常生活。去年Viu购入此套作品的动画版,找来本地制作公司做后期制作,由于剧情无厘头、渗入了不少搞笑元素,一众年轻撰稿员及配音员均觉得可以放手发挥,因而度出不少贴地的本土梗,小小的录音室不时传出爆笑声,大家边配边笑,工作之余亦玩得过瘾。“我们不再停留在四点半,讲‘你个蠢材’。”周良鸿笑说。
年少赴日学艺 曾被老师闹到喊
如果有睇开无线剧集的话,对他的声音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曾经,他是二宫和也、向井理、李钟硕的常用配音员,声质温文,为人谦谦有礼。在大台工作的五年间,从动画、日剧、韩剧、美剧到综艺,他都配过,但2015年,他决定离开配音组,与朋友发展健身事业。“在电视台配音并不差,但那时20多岁,会想看多点试多点”。去年复出正好接了《齐木楠雄的灾难》来配。
他是一个有表演欲的人。中五会考成绩不好,他想都没想便到日本读书。那时的他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明知在日本读演艺很辛苦、前景又不明朗,还是和几个朋友申请东京尚美学园,朋友选读音乐,他则修读声优科之下的俳优,即演员。“那时很青春,大家很愿意去追梦。”但现实远远比梦想来得苦涩,人在外地,语言不通,老师常常开骂,说话都未学识,点学做戏。
“有时老师一句飞埋嚟,真系会喊。”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忍一忍,回头继续背那些类似《卖油翁》的古典篇章。那些看似是中文字,但又非中文发音的剧本常常让他忧郁不已,脑袋时时罢工,根本不知道自己当时在做什么。读到最后,他只记得那些难堪的片段,譬如他总是拿捏不好日本人暧昧的沟通方式,学不会点到即止,“一说话他们便会觉得我奇怪,他们不常说的话我经常说,他们觉得我冇礼貌,但又不会纠正我。”他苦笑道。
配音员也是演员 要学“讲大话”
不过,有些关于演绎、关于声音上的技巧,他却深嵌入心。老师第一堂课便说,你们要学习讲大话,学习如何讲大话而不被观众怀疑。“你不是医生,但站在台上便是一个医生,要像医生般对护士说,要几cc血。”他说他对世界的认知被颠覆了,因为由细到大老师都教他唔好讲大话,而在那十多岁、毫无历练的年纪,他根本无法跨过这道坎。老师又跟他说,一个吸引人的故事隐含一套法则,包括一个自身带着矛盾的主角,如一个想低调的超能力者、一个有良心的杀手、一个怕血的医生等,搭配一件信物,再加上起承转合,以此建构一个故事。乍看似是一条编剧方程式,但在他看来却不太实际。
对一个没有工作过的人而言,这些理论都用不上,哗,一个故事的结构,每天去学讲大话,很容易抛窒你,也很容易出事,尤其他们没有筛选,海量讯息丢过来,你会出现很多状况,你根本不懂得使用,还以为自己很有戏,以为自己都明白,但出来其实什么都不是。
他不知道自己如何挨过这些日子,石田彰、朴璐美等心仪声优没见成,反而带着一堆问号回到香港。那时无线刚巧开办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他从数千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最终踏上配音之路。配音员在日本又称为声优,即声音演员,可细分为动画声优与洋画声优。他解释,动画与洋画是两种技巧、两个专业,动画往往是先配再画,配音时只有草图及场景,创作的空间甚大,亦不需夹太多口型,“很多时是戏行先。”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粤语配音会不够流畅,因为在口型、字数上已有限制,同一句说话“我们吃饭了”,日文是十几个音,粤语变成“我哋𠵱家要食呢碗叉烧饭啦”,听起来不自然。而洋画声优则与本地配音员相似,都是拍好了再配,只不过后者较为全方位,包揽动画、剧集、综艺、广告等配音工作。
“好多人讲起配音,第一时间谂到咩声都配到,忽略了我们也是演员,正如差利卓别灵,你会觉得他是演员,纵然他不用声音来演戏,我们配音员,也是在演戏,差别是用声音来演戏。”艺员训练班的那几个月,他每天都要演绎不同的角色,一班同学轮流配,配完便到后面看其他人配,天天如是,经验迅速累积起来。毕业了,公司一张合约,签下了,便被推上战场,如齿轮般不断转动,作品一个接一个。有时,他会想起日本老师教的那套方法,譬如留意一个人在着急时、放工时或好攰时说的“すみません”(对不起)有何分别;又会思考到底如何演绎一个角色,如何赋予角色生命力。
他说自己喜欢配动画,“剧集的创作空间比较少,演员用多少力,你就配得怎么样。我配山崎贤人十次,也不会是山崎贤人,但我配齐木十次,我真的会变成这个人”。他顿了顿,眼睛亮了起来。
配音这一行 自我满足很重要
坐在旁边的竺谚鸿笑了笑,唱起反调:“我反而喜欢配人,尤其是外国人,可能是声质适合,我配外国人配得很舒服,不用特意找一把动漫声或日文声来配。我觉得人戏难度较高,每个人说话都有眼神及微表情,眼神食唔到就食唔到,无论口型几夹都好。”他入行比周良鸿晚,浮浮沉沉挨了三四年,如今尚算稳定,没有配音工作便接配音稿做。
与良鸿的温雅音质不同,他的声线带有一点野性、粗犷,因而常常接到一些奇怪的角色,譬如《齐木楠雄的灾难》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燃堂,电影《换命谎言》的杀人犯等。在他眼中,动画虽然可以再创作,但剧集电影受角色所限,在口型、演绎上要做到分毫不差,挑战性较大。“我享受与电视里的人同步,试过有一次在配杀人犯,一个小朋友的母亲与我对质,我当下不用看口型已可感受到那场戏,甚至知道角色在哪一秒开口说话,结果真的中了,那刻的满足感真的很大。”然而目前这种配外国人的工作并不多,一个月大概只有一两套,主要在收费台播,“很多人都看不到,纯粹自我满足,这一行自我满足很重要,因为点做都好,自由身赚的钱不会多到哪里去,除非做到领班。”
若非心中有热情,他大概也不会一直留在这个圈子里。
配音一旦甩开了,随时甩走所有机会,我那时算是捉紧了机会,才做到𠵱家。
他是个野孩子,不喜欢读书,中学时曾短暂停学,后来转读VTC,偶然在暑假报了一个配音兴趣班,自始一发不可收拾。他跟过不同的老师,课余又玩戏剧,下课后更跑到录音室睇老师配音,一看便是两年多,直到有天需要找人插科打诨,配“欢迎光临”、“多谢帮衬”等间杂台词时,老师回头一望,正好对上他热切的眼神,便拉他入录音室。从一两句对白,混到一个小角色,再到主角身边的同学、一个正式的角色,又是三四年。当年与他一起读兴趣班的同学,至今只剩一个还留在圈子里。“配音一旦甩开了,随时甩走所有机会,我那时算是捉紧了机会,才做到𠵱家。”
免费电视台多了,是否意味着配音的工作多了?“入行的机会是多了,但对旧人来说变化不大。”竞争带来的好处未必反映在工作量上,反而是在配音的尺度上,他指现时多了深夜时段,动画的尺度确实是宽松了,有时接到配音工作,也会尝试挑战电视台的底线。譬如《齐木楠雄的灾难》里出现的“废柴”、“GG”、“收嗲啦”、“死𡃁妹”、“反差萌”等,都是绞尽脑汁之作。“剧集也是这样,我们会思考如何将韩语、日语的词汇转化成贴地的粤语,始终对白稍纵即逝,电视唔似网上字幕组,可以在画面上详细解释某个词语,这就很靠翻译或配音以最简单的词汇演绎出来。”
深夜时段作大胆尝试
一部外购动画或剧集牵涉的配音程序大致如下:电视台买入片集后会将之交由制作公司做翻译,及找来撰稿员写配音稿或对口稿,即对口型、加上反应、提示等,如在台词后加上“心声”、“叠住一齐讲”、“攞住喇叭讲”、“Off Screen讲”等标记,配音员在收到稿件后则按提示在录音室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
对他而言,配音不纯粹是模仿原声,而是从情感上、节奏上、眼神中与角色有所连结,“我学过戏剧,知道一个故事如何起承转合、一句对白的用意,这些我都掌握得较好。做戏的话,20岁演尽,不是十多岁便是30多岁的角色,但配音可以从10岁演到80岁,演绎的范围较广”。
反应快才是王道
配音行业工时长、不稳定、朝夕不保是由来已久的问题,正如竺谚鸿所言,若非能够自我满足,大概难以久待。“接了一个10点至6点的工作,有时又会跑埋7点至12点,日复日关在一个小空间里,每日配到的集数又不定。”有时单独收音可以配到六至八集(半小时计),分开收音则可能只配到三至四集,工时薪金不成正比,今日唔知听日事。“有很多未知数,唯有很喜欢才会挨到,不然便是很有天分,可以做到主角,个个领班争住用。”
不过,行内所谓的有天分、配得好并不纯粹指有一把靓声或声质宽广,而是反应快、不会阻人收工。“比起靓声,反应快更重要,对口稿里面有许多反应,有时差一两粒字、停顿位未必足,便要随时执生。当然也要有演技,但你配得再好,也不能阻人收工,始终配音是群体工作,有时NG去到第10次,接戏的也接到没有感觉了。”
他自认不是反应快的人,只好将勤补拙,“反应快慢观众看不到,观众只会想似不似原声,可能他的声质不似,但其实演绎出感觉,所以配音真的没有对错。自由身的话,声音宽阔比较重要,一个人可能需要演绎几个角色,配晒老中青,电视台资源较多,配音员大多配年纪相近的角色,有点不一样。有时我们下一场戏要配老人角色,不期然便用夸张的声音来表达,但那不是最舒服的声线。”
本土意识带动粤配发展
值得安慰的是今时今日香港人的本土意识强了,对粤语的关注带动了配音的发展,愈来愈多人重视粤语配音。2015年明珠台取消外语剧集与电影的粤语配音,惹起观众不满;近一两年更多人开始讨论粤配的精彩之处,变相带动了《一拳超人》、《齐木楠雄的灾难》等以粤语梗作为卖点的作品。休息近两年、以《齐木》动画复出的周良鸿坦言过往无线不乏精彩的粤配作品,但当时大众保育粤语的意识并不高,不觉得本土梗很正,亦不觉得有趣。
早年网上更有不少人推崇原声,抨击粤配诋毁动漫神作,又指粤语主题曲唱得差,侮辱了偶像、声优等,更出现过“动漫塔利班”这个词语,意指逢中(文)必反的动漫迷。竺谚鸿指:“新一代的观众很少留意配音员,在保育广东话这一波之前,观众很多时都会听原声,就算广东话做得几好都好,已经先入为主,加上睇咗一次也不会再睇第二次。那个年代看到网上一些恶意留言,我会谂点解要咁,你唔睇,总有人要睇,大佬,这个年代有丽音,你听得唔舒服或没有你偶像配得好,那便转声道,何必说不要粤语配音。”对于粤配的未来发展,他并不乐观,“小朋友类型的动画必定会有配音,但其他剧集为了抢先出街,电视台可能会同步推出,未必有配音,如果大众接受到,以后或许会愈来愈少。”
上文节录自第108期《香港01》周报(2018年4月23日)《 重拾粤语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