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陪伴你我成长的声音——专访本土配音员黄凤英与黄紫娴
由2000年初的《数码暴龙》角色八神太一,到近年《魔雪奇缘》(Frozen)的爱莎,动漫角色始终陪伴着不同世代的人成长。声演过八神太一的本地资深配音员黄凤英和声演过爱莎的黄紫娴,在不同的时代进入配音行业,两人演绎过的角色也成为不同世代小朋友的童年回忆。虽然配音员只有在幕后为角色配音,未必很多人知道她们是谁,但是“看见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些角色,自己自然也很有满足感”。在即将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小马宝莉大电影》里,黄紫娴和黄凤英分别声演小马“碧琪”及海盗“大粒廛鸡”。电影上映前,我们找来两人,了解一下本地配音员的生活和工作。
配音现场即场揣摩角色 上映后再听返检讨不足
配音员不用出样,无需肢体动作的演绎,有些人可能以为配音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但实际上比想象中还要困难。黄紫娴指出:“很多时候,电视台因为怕片段会在播出前流出,所以很少会把需要配音的动画片段预先给我们看,基本上我们就是现场看完那段动画片的内容,然后即场为其配音。”本来只能够透过声音来演活一个角色就已经相当困难,更何况是正式配音之前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角色。
虽然只有很少的时间去做好准备功夫,但是黄凤英仍然花尽心思去突显角色的形象:“我觉得像新丁(《忍者乱太郎》的角色)这样的小孩子,说话时的懒音可能比较多,所以我就故意把他演绎得有少少咬字不清,这样听起来也比较‘得意’。”她把角色演活起来,造就80后一代十分熟悉的“新丁”。
声音靓,是入行做配音员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魔雪奇缘》的爱莎配音的黄紫娴,本身也有一把动听的声音,但原来她最初并不习惯在电视或电影上听到自己的声音,“怎样听都会觉得‘好核突’”。不过,配音员的工作促使她不得不听更多自己的声音。“配音员在正式配音的时候不会完整地看完整套影片,只会在自己有份声演的角色出场时才在场配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电视或电影上才能完整地看到自己有份参演的作品,才能更完整地掌握角色对话之间的来龙去脉,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再改善演技。”直至现在,黄紫娴仍然会到电影院或在电视上观看自己有份参演的作品,从中检视自己的表现。
黄凤英和黄紫娴曾经参演过的动画作品和角色:
美国动画配音声线较成熟 日本动画配音较“尖”
今次两位配音员有份参演的作品是美国动画电影《小马宝莉大电影》,然而以往她们参演过的动画作品大多是日本动画。同样是动画,原来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的配音工作也有一些分别。黄紫娴曾经声演过《魔雪奇缘》也是一部美国动画片,她认为:“美国动画角色的英文原音一般听起来比较成熟一些,日本动画角色的日文原音听起来则比较‘尖’,感觉比较幼嫩,故此在配音的时候我也会根据这点来调整语气。”
黄凤英亦表示,自己也会根据动画原音的表现方式来决定自己如何演绎角色:“美国动画角色的声音比较贴近配音员原来的声线,日本动画角色的声线则感觉经过调整,和配音员原来的声线可能会有点差距。我们在配音的时候,也会因应这些原音的演绎方式来进行调整。”
本地动漫业不发达 配音行业难壮大
单从基本的工作内容来看,日本的声优也是为动画角色配音的职业,网上经常会有人把香港配音员拿来和日本声优作比较,甚至有一些对香港配音员比较过份的言论,两位配音员却对此感觉不大。“没有什么感觉,如果经常留意其他人的评论的话,那样很容易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继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好了,所以也没有留意太多别人的评论。”比起其他人的评论,黄紫娴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日本动漫业的发展庞大,声优这项工作也随之而发展蓬勃,两位配音员会否对此感到羡慕?黄凤英看得很淡然:“没有办法比较,日本的资源这么好,香港始终很少本地生产的动画,大多是来自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像日本动画业的产量那么多。”动画配音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画业本身的发展,若果一个地方的本土动画业发展得好,动画配音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
80年代末入行的黄凤英,尚且踩到了香港配音业黄金期的尾段——香港虽然没有庞大的动漫产业,但至少有过电影黄金潮,在现场收音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配音员成为港产片的重要一员,像因为给哆啦A梦配音而广为人知的已故配音员林保全,就曾经是洪金宝指定的配音员。到80后黄紫娴入行时,行业的发展已大不如前,她也明白香港和日本的不同,故此也不大在意日本声优和香港配音员之间的待遇差距:“始终地方不同,日本本身的动漫业就很发达,根本上整个地方的文化就和我们不同,所以也谈不上羡不羡慕的。”对于新生代的配音员,配音的机会减少了,但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多元的发展,黄紫娴在网上翻唱歌曲就颇有些好评,尚且年轻的她说不定有一天会走到幕前演出。
事实上,香港配音员和日本声优的工作性质和条件都不太一样。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的吴伟明教授曾经在个人Blog“知日部屋”上提及过:“日本声优在ACG界有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她(他)们不但名气大,而且趋向偶像化。她们有经理人及fan club。跟其它艺能界偶像一样,著名声优出席签名会、成杂志(声优专门志及一般娱乐志)封面女郎及专题报导对象,甚至可以出自传及写真集。声优也成为全面进军艺能界的跳板。美少女系声优出唱片、开演唱及主持电台节目已是一贯做法。有些甚至在电视广告、舞台剧及广播剧演出。”反之,香港的配音员“基本上是专注配音,并没有走出幕后成为歌星或演员。”
同时,吴伟明教授也提及:“日本声优在录音前有充足的时间作准备,包括可先阅读剧本及看动画,先行触摸角色性格及练习台辞。而且一般来说只负责一个角色(多由试音会决定),所以可以专注。”在种种条件限制之下,香港配音员磨练出自己的特色,如在同一部动画里用不同声音分饰多角,既能声演动画角色又能为真人角色配音。黄凤英和黄紫娴都说:如果你们对配音有热诚,又没有养家的负担,欢迎加入我们……
连奥巴马都爱看的《小马宝莉》
《小马宝莉》(My Little Pony)动画源自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Hasbro)于1983年推出的玩具系列,1986年已播出第一代动画,直至2010年,动画已发展到第四代《小马宝莉:友情就是魔法》(My Little Pony: Friendship Is Magic)。第四代动画推出后,原本以女孩作为目标观众的动画,意外地吸引了青年甚至中年的男性观众,他们自称为“Brony”(小马迷),据说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都曾承认自己是“Brony”。
将上映的《小马宝莉大电影》(My Little Pony: The Movie)正是第四代小马宝莉动画的电影版。故事主要讲述以友谊公主“紫悦”为首的六只小马和其他公主正在为盛大的“友情节”作准备,然而城市上空突然出现了一架飞船,飞船上有一班由风暴王统领的风暴兵,对小马身处的城市大肆破坏。为了救回自己的城市,六只小马起程寻找传说中的鹰马,希望请求牠出手相助。旅途上还遇上了不少伙伴,包括精灵猫猫卡珀、海盗首领黑风船长以及天星公主,最后与六只小马一起对抗风暴王,造就一段包含友情和成长的冒险故事。
部分剧照:
《小马宝莉大电影》上映时间:12月14日
配音员Profile
黄凤英,1987年通过曾庆珏、林保全等著名配音员当导师的《韵扬影视制作》配音班入行,曾任于亚洲电视配音组、无线电视配音组以及城市电讯配音组(后来易名为香港电视配音组),目前为自由身配音员。代表作品为《数码暴龙》的八神太一、《魔法小神童加旋》的加旋比路、《多啦A梦》的骨川小夫以及《忍者乱太郎》的新丁。
黄紫娴,2003年入行,曾任于无线电视配音组以及城市电讯配音组(后来易名为香港电视配音组),目前为自由身配音员。代表作品为《魔雪奇缘》的爱莎、《命运守护夜》的远坂凛、《爆笑管家》的桂雏菊以及《东之伊甸》的森美咲。另外,黄紫娴也十分喜爱唱歌,今年4月的时候就曾经和Fami通(香港)合作,出了一段《男儿当入樽》片尾曲《直到世界的尽头》的柔情版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