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香港叶问咏春口述历史 细数六大系传人承传武艺特色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武备志编按】本文节录自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 《武艺传承:香港叶问咏春口述历史》前言,作者于本篇交代成书背景,并提纲挈领各章节宏旨,当中包括开篇〈发掘“叶问咏春”〉、第二章〈探究传承方式〉和终篇是〈电影与纪录片〉,从昔日报章杂志纪录、叶问咏春各系传人访问和当代影视媒介影响这三个角度,从文化传承角度探讨叶问咏春为何得以在香港发扬光大,继而推展全球?

李家文《武艺传承:香港叶问咏春口述历史》。(赖家俊 摄)

前言

叶问咏春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本书主要探讨自叶问来港教授咏春拳术,先在深水埗大南街教拳,一步步将武艺推展到不同社群。这门功夫如何透过宗师与其门人传承给酒楼从业员、巴士司机、纪律部队、法律界和学界等不同阶层,在香港发扬光大,继而推展全球?

开篇为〈发掘“叶问咏春”〉,从旧相片、报章、杂志文章、广告及书信梳理叶问咏春的传播和发展。一向低调的叶问宗师,从不透过报章杂志刊登广告招生,却深懂如何与传媒人交往。除了接受武术杂志独家专访,成为《新武侠》等武术杂志封面人物,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叶问在香港教拳一年多,已经在《武术小说王》杂志设有专栏,安排徒弟梁相及骆耀演练咏春拳,宗师本人亲自说明,同时担任杂志顾问。而他部份早期弟子,亦长期在报章及杂志撰写文章,解答读者有关咏春拳学的提问。

数十年前,要寻觅叶问宗师的身影,可到旺角琼华大酒楼或龙凤大茶楼碰碰运气。据他的后人及徒孙忆述,问公从不摆架子,经常和徒弟一起饮茶。在寿宴中更有男女徒弟在众人前即席展示所学,互相切磋。叶问以亦师亦友的方式处理师徒关系,在当年的武术界甚为少见,亦曾受到业界部份人士非议。

【延伸阅读:武艺传承|影像人工智能推广咏春? 功夫传奇班底分享镜头后点滴

第二章〈探究传承方式〉,追踪叶问咏春的两个传承系统,包括血脉传承以及师徒传承,探讨叶问的儿子及徒弟,如何运用自己的学拳心得和教学方法,将叶问咏春的技艺和武德等内涵传承下去。叶问宗师的两位儿子,包括叶准师傅(2.1.1叶问长子叶准)及叶正师傅(2.1.2叶问次子叶正),由学习以至教拳之路都有所不同,本身的个性与人生历练,在血脉传承亦展现出不同的非凡效果。

剖析师徒传承,叶问宗师自1950年起在香港教拳,门下的知名徒弟和徒孙不计其数。武术界讲求辈分,叶问宗师在1972年离世,哪些追随者能够以徒弟身份出席丧礼,谁是封门弟子?搜罗旧报刊和业界内具代表性的刊物,不同年代都有篇幅提及相关的报道、论述以至争辩。年月过去,部份问公的徒弟和徒孙继续将叶问咏春有系统地在香港传承及保育。早期弟子包括梁相师傅、骆耀师傅、徐尚田师傅及黄淳梁师傅均已作古,如今梁相系(2.2.1梁相[标指王])、骆耀系(2.2.2骆耀[寻桥王])、徐尚田系(2.2.3徐尚田[小念头王])、黄淳梁系(2.2.4 黄淳梁[讲手王]),仍然在香港以至海外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力。

梁相授徒梁锦棠师傅在九龙太子设馆,将叶问咏春传给专业人士、长者、中小学甚至幼稚园学生,强调学咏春防身养生重视武德。骆耀师傅授男骆劲江师傅一直留守旺角上海街拳馆,严选徒弟,跟骆耀系学小念头,一般要三年,他们追求的是么层次?骆耀师傅授徒严志伟多年来想为师父出书,自行记录招式及做笔记,但师父的武功心法、馆内拍摄的相片及片段,原来是不能随意公开,严师傅对师父和师兄的尊重,如今多少人做到这“基本”要求?

徐尚田师傅早期在太子长沙湾道购置物业开拳馆,他徒子徒孙遍布港澳地区、澳纽、英美、加拿大和捷克等。学拳之人的涵养和武德如何?著名资深传媒人和多位九龙华仁书院的旧生都曾学艺于门下,细看徐尚田师傅授男徐贯通师傅以及不同年代学员的分享,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黄淳梁师傅是李小龙的授业师兄,黄系多年来有不少门生在香港以至海外教拳,作为黄淳梁的长子,黄匡中近年频频出席内地电视台及网媒的综艺节目,担任嘉宾和主持,善用社交媒体推广咏春。最容易引起关注,是他父亲与李小龙的关系,为何他鲜有放大?

【延伸阅读:【武编周记】纪录片《守道》:大时代下叶问咏春的两条路线

终篇是〈电影与纪录片〉,外界了解叶问宗师,叶问电影系列是其中一个主要渠道。在章节3.1〈电影《叶问》的真实与创作〉,透过访问电影人黄百鸣先生,尝试解开观众对叶问在创作与真实之间的种种疑团。在黄百鸣先生的家乡,乡亲想他开拍另一武林人士,在电影制作人和投资者眼中,叶问又有哪些独特的成功元素?

上亿元的票房,一度掀起咏春热。要将叶问咏春推向更高层次,走入大学成为通识学科内容,或是先贴地解决拳馆营运困难?要“不变形、不变质”地传承和保育下去,方方面面既要有系统,也要有资源去规划和推展。在章节3.2〈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剖析拍摄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规划要点,以叶问咏春为例,蕴藏的师徒关系、武德传承及发扬,以及在香港传承的困境及机遇,深入探讨前,先要明确界定要拍甚么类型的纪录片,是宣传为主,还是想以导演的视线,带领观众了解传承人在风光背后肩负起的重担?拍摄过程中,如何拆解种种困难,包括受访者如何才会剖开心扉说心底话?要取得受访者的信任,打破隔膜的法门又是甚么?希望读者在书本中有所领悟。

《武艺传承:香港叶问咏春口述历史》
作者|李家文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本书内容获“三联书店”授权转载。本文不代表武备志立场】

武图App2

重温李小龙十大经典金句︰【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