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编周记】纪录片《守道》:大时代下叶问咏春的两条路线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随著电影《叶问》这十年来成功开拓市场,咏春蔚然成为武术时尚,叶问咏春被列入为《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然而风光背后,这门传统文化在传承上却备受考验。树仁大学及其研究团队由2015年开始,花了数年时间追访叶问宗师后人,徒弟及徒孙,拍制纪录片《守道》,并在刚刚十一月四日假树仁大学多媒体中心之“咏春的传承与保育”讲座中首播。计划由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资助,其统筹人之一及《守道》监制树仁大学新闻系副系主任李家文博士表示,这套纪录片并不是要看咏春风光一面,而是要揭示背后在传承上备受甚么困难和考验。

《守道》旨在从探讨叶问咏春,剖析师徒关系、文化传承面对的挑战。制作团队追踪叶问咏春的两个传承系统,包括以血缘传承的叶问长子叶准,及以师徒传承,叶问徒弟黄淳梁师傅之子黄匡中一系。剖析纪录片主角在处理师徒关系、武德与技艺上,为传承传统技艺与内涵加入新元素,效果如何?

(左起)叶准师父、彭耀钧校长(香港01 赖家俊摄)

 

▍商业社会难保咏春不变形质

李家文表示,选择这两个个案,是二人很明显有不同取向。叶准师父走的是以最小力度去发挥最大宣传效果,配合电影公司透过《叶问》电影让更多人认识咏春,或在内地开“特训班”宣扬咏春;而黄匡中则较为深耕细作,一手教一手,收取低廉学贵,以学生角度去想如何教学。

在讲座中,叶准师父表示,咏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让咏春不变形不变质传承下去,而他认为咏春的“形”是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和手法,而“质”是指以柔制刚。叶准师父表示:“在商业化社会,教功夫很无瘾。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困难,变形变质无法扭转,只能尽做”。而黄匡中师父则认为,在传承中没有徒弟们是完全一样,总会有一些个人风格,虽然要求形质不变,但可以在他们自己的风格下传承。

树仁大学新闻系副系主任李家文(香港01 赖家俊摄)
(左起)监制李家文、导演冼浩贤、黄匡中师父

 

▍咏春制度化困难

会中现场观众发问,与主持和嘉宾热烈讨论。当中谈及让咏春制度化、段位化和举办比赛。嘉宾们并不否认这些建议的成效,但指出咏春过往在制度化并不理想,大家对统一标准意见不一。并以韩国跆拳运动化为例,是由国家带头纠合百家,让大家互相讨论而成。

嘉宾之一叶准师父弟子、明爱庄月明中学彭耀钧校长表示:“如何放下成见,以学理去做,需要发展时间,以上这些建议均有意义但要时间。”

这套纪录片,将会于本年底上载于官网供市民观看,大家拭目以待。

会中现场观众发问,与主持和嘉宾热烈讨论。(香港01 赖家俊摄)

 

▍后记

片中有两处让小记十分深刻,是叶准师父寿宴中,很多合照者其实只求合照,并不会和叶师父打招呼或问候近况,反而一位外国人学员影相时会和叶师父聊近况,又会去拜见师母。第二幕是叶准师父出席《叶问》电影首映礼,但现场焦点只在甄子丹,台上不见叶准师父身影。虽然台下有电影公司人员接待师父,并给予他一张支票(估计是电影顾问费用),播映会后纪录片制作团队表示这笔费用其实银码非常少。这些情节让小记深刻反思透过电影宣扬传统文化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