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兵为拳|兵器与手法:由脱枪成拳到顶肘为盾 诠释力强弱是关键

撰文: 公相君
出版:更新: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粗梳地分开几部份浅谈,当中的分类、技术分析,如有不认同的地方,可以随便讨论。关于诠释是否正确之类的思想问题,及后会有另一篇文章接著讨论。这篇文章只集中在技术上。

先作回顾

在此篇文章前,可以看以下的文章。这些文章都以不同角度,讲述了兵器与手法的传承关系,以及“化兵为拳”想法的例子。

以枪入拳:谈传统武术从兵器技法演化到纯体术|转载文章

【MMA·咏春】“斩颈等于完结”:谈谈传统武术与武器的关系

“脱兵为拳” - 形意、八卦、咏春、八极

此影片讲述了一些传统武术的徒手技法,其实是古代兵器的手法。片中举了四例,分别是形意拳三体式与枪、八卦掌的手法与子午鸳鸯钺、咏春的问手与八斩刀、以及八极拳的顶肘与盾。在此先假定为真,顺著他的说法,每个简单解释一下。

形意拳三体式与枪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前手与胸口成水平状,后手置于小腹。两手形成的角度,确实相近于大枪武艺中的“钓鱼枪”架式(即枪头翘起对准敌人面门,枪尾下压)。而三体式中的“鸡腿步”,把大部份的重心都贯注于后脚,当转体时就能够将力量以直线完全放出,贴近扎枪的发力模式。扎枪时讲求力达枪头,其距离也比出拳更远,故此力量的高度集中和收放,便成为了个中的关键。

另外从手形上讲,有人认为崩拳便是中平扎枪的反映,而起钻落翻的手形,则是代表了封枪及闭枪。另外在锻炼,如果是以前手立掌的方式锻炼三体式,便会发觉前臂肌肉收紧得最为明显,而前臂肌肉的力量,正是封枪、闭枪的要点之一。

八卦掌的手法与子午鸳鸯钺

据闻子午鸳鸯钺由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所创,乃八卦门的独门兵器,所以许多它的招式如“青龙返首”、“狮子张口”等,都与八卦掌的掌招同名,而两者的练法亦均以走圈为基础。有人甚至直接用卦象对应它的各式打法,好比“坎卦”对应“拿法”、“兑卦”对应“推法”等。现时不少八卦掌流派都有传承子午鸳鸯钺的套路,但难以知道是否原初套路。

咏春的问手与八斩刀

片中以问手的高低位置出发,讲述为何前手不举高护面。的确,假如持有兵器,除非想直斩,否则不会举高以致“中门大开”;而八斩刀是较短的兵器,就更不用举太高。咏春中的手法如耕、摊,都可以在八斩刀上运用到(耕刀、摊刀);连环冲拳则可以变为连续的直刺。而过去的八斩刀(或双刀)则更长更尖,就更利刺击。

不过徒手与持兵器当然有所差别,如江志强师傅就曾在《闲谈咏春八斩刀》中写过“如果咏春拳理,所说的手肘为攻防最重要的紧守位置,在八斩刀的手腕运用,便是等如拳术的手肘位置”。

八极拳的顶肘与盾

曾听过一位武术前辈在加上历史背景(反清复明上战场)的考虑下,亦有此看法。假如一手持盾,另一手持常作搭配的单刀,很多动作都会非常自然。在《知乎》上一个关于八极拳与枪的讨论中,亦有人指出八极拳中的挨、挤、靠,配上盾后可以有更好的发挥,他也配上警棍盾牌操的图片,看看当中有否启发。

除了顶肘,这个刀盾说法,也可以用以解释八极拳中的一些下向上,但整只手都是直的拳。(第一条片应该是第三十招“马式左崩捶”1:48 - 1:50) (第二条片应该是第21、22招“大缠丝”后的“崩捶”0:58 - 1:00,以及27、28招“千斤坠”后的“崩捶”)。这种拳最“明显”的解读就是撩阴,但发力也好,拳的轨迹也好,亦好像有更好的做法。但假如手持单刀,这一下就变成了下向上的刺,而过程中若反手也会变成下向上撩:

小结

如果继续寻找,大概会发现更多的相连性。在此不是指以上的诠释就是唯一,也不是指套拳中所有手法都必定是兵器手法。在武术的演变过程中,不同人加入不同的见解和技术十分正常,重要的是哪一个最为合用。或者一套拳,本来是很多是兵器手法,但后来慢慢加入更多的徙手技术(就如作者二刀流该文所说),因此同时夹杂不同手法,也不意外。重要的是,那一个诠释力最强?那一个又最合用?

有一些武术中的兵器与手法,则更为微妙,例如Silat中很多埋身拍手、Hammerfist的动作,看起来威力比普通出拳弱,但配上小刀虎爪刀则变成了杀著;又例如空手兖的拐,可以让已有一定拳脚能力的人即时上手,更能反过来加强某些徙手技术的威力(如中挡、正拳),但篇幅有限,将分章讨论。

而思想上的讨论,例如怎样才算“正确诠释”,“知道是兵器手法后又如何”,“师傅不是这样教的,所以我不认同”等等思想问题,将于下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