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信用评分】大数据打撃无赖成未来监狱?即计你有几分
在日常生活当中,叫外卖、Call 车、网购等等网上服务,付款之余又会有评分项目,目的是让其他随后而来的客人对该服务提供单位的表现有概略认知。不过,同样的评分制度,用在个人身上,你又有何感想?
早前传出中国政府在 2020 年将会在全国已推出试行的“社会信用评分体制”,消息一出即成网络热话,有人觉得这是推进人人守信、守法的良好社会制度,但亦有人担心乃另类维稳工具,或视之为有助达到维稳的洪水猛兽。
在社会信用评分体制于香港推行的消息传出之后,又引起香港社会一片热议,港府立即澄清指出社会信用评分体制暂不会在香港推出,但在信用中国的官方网站上,香港依然是榜上有名,再加上香港政府向来发言口径都留有余地,难怪社会忧虑难除。究竟这个制度会如何影响各位的未来生活、又是否真的如此危险?以下就与各位剖析。
大数据即时调整之奖罚制度
社会信用评分体制说穿了,就是一个在大数据原则下实施的计分系统,中国大陆在过去 10 年来一直致力于架构全国规模的监控、纪录系统,再配合新一代的 5G 高速网络、人工智能身份辨识等等技术,让这些评分可以实时进行。
在 2014 年,中国政府就率先在睢宁县试行社会信用评分体制,于系统内,每个人都会有基本分数 1000 分,再根据人民的不同纪录进行加/减分操作,以下就是当时提出的加减分项目:
讲到这,当然有人会说:“我行得正、企得正、准时交费无欠人钱,怕甚么?”对不起,除了社会、财务行为,你的网购、购物习惯都会影响评分,例如买得多游戏、酒类,会暗示此人有某类沉迷倾向,令系统自动调低分数。
根据得分的高低,人民会被分为 A、B、C、D 四个诚信级别。级别越高者,在社会各处行动都会更为方便,例如租车不需按金、享有较低的赁款息率、在机场排队可排“快线”、甚至可以在交友网站上配对到条件更佳的对象。至于低分者,除了个人息率上扬,评级过低人士更有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不能购买飞机票、火车票,更有可能影响子女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
社会信用评分体制原来出于“美国”、“欧洲”?
根据中国政府所言,社会信用评分体制的基本目的在于“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似乎是强调于制度下可以让人民向著更守信、更有规则的方向生活。
在官方文宣中,更曾强调社会信用评分体制是以欧洲、美国现有的信用体系作为蓝本,以政府建设的官方评级机构作为中介,让私人机构作参考,旨在洗刷政府用此体制监控人民的指控,然而,欧美用到的信赁评级(Credit Score)与中国提倡的社会信用评分(Social Credit Score)从根本成份上已经有所不同。
在国外用的信赁评级(Credit Score)制度中,分数的“投入”与“产出”,基本上就只限于财务体系当中,简而言之,就是你的信用评级只会用于财政决策,你透支信用卡、迟交按揭还款,会降低你的信用评级,继而影响到你申请贷款、信用卡的机会,但却断不会影响到你的就业、就学、出行以至社会地位。
而中国的信用评级,却多了从社会行为而来的“投入”与“产出”,例如“行政拘留”、“国家级表彰”等等,都是中国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的分数手段,而且这些加减分数操作的“发动条件”非常含糊,长远而言就会成为政府迫使人民顺从统治的“万能Key”;由于信用评分的影响力也延伸至人民生活的各个部份,故已可作为一种法院判决以外的惩罚手段存在。
分数连坐、鼓励告发
除了以上提及的个人加/减分项目之外,中国提出的社会信用评分更会因你身边朋友、亲人的行动而有所增减。举个例,就是若你的配偶因为得到国家级的表彰而获得加分的话,你的分数也会向上调升;反之如你的亲人因“维权”、“上访”等行动而被行政拘留,你的评分就会下跌。
此等“连坐式”的评分,短时间内可以让社会一片歌舞升平,因为即使你想要为身边的不公义发声,其他亲友都会因为怕受牵连而阻止你,甚至预先告发你 - 对,告发者是会有额外的分数奖励的,变相就是让人民本身更积极想要成为监控工具的一部份。
私隐危机、社会自行分级
社会信用评分体制推行的文件当中,提到有若干情况会将失信人民的纪录公开,例如拖欠薪资、欠钱不还等等,作为打击无赖行为的确是相当有效的。
然而最令人担心的,是我们不能够掌握政府如何利用这些资料、会将这些资料公开到甚么程度、或是选择公开资料的哪些“部份”。社会信用体制的最大问题,并不止于它局限了人民生活行事的自由,而是它提供了一个看似十分客观的“标准”,迅间让各人分辨其他人的好坏。
按照目前的实行方针,私人机构在招聘时已经可以查询应征人的信用评分,而理所当然地,企业会倾向聘用较高评级人士,低分者只能选择低收入工作以糊口生存,没有与“上流”互动的机会,继而诱发更多“失信”行为,结果就尤如处身无间地狱、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