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017】《铁拐侠盗》60’s香港小说奇侠强势回归
《铁拐侠盗》吕伟良,一个60年代相当出名的香港原创小说角色,他曾是《武侠世界》周刊台柱,单行本写了170本,更拍过电视剧!作者马云(本名李世辉)的儿子正是港漫读者对他又爱又恨的李中兴,因有投资者希望年轻时迷过的英雄人物重现江湖,故出钱搞reboot,明言儿时最讨厌看字只看公仔书的阿兴,应爸爸要求协力构思新故事、搞宣传,人到中年才第一次认真看老爸的代表作,感受到其重量。
电台广播剧、报纸连载是通俗武打小说,是60年代香港市民一大娱乐。
当年的小说作者为揾食都写得很快,《铁拐侠盗》在《武侠世界》一星期写毕一个单元,单行本在69年卖$2.5,写了170多本。
后来佳视跟无线同时招手拍剧集,当年如果选了TVB,《铁拐侠盗》会否红到今时今日?
2017年版《铁拐侠盗》故事创作 李中兴
港产007+夜魔侠?马云1950年左右来港定居,因不通英语学业不理想,遇然投稿《丽的呼声日报》被取用,当时稿费只有1元,但满足感无敌,后被主编赏识介绍入报社,闲时创作广播剧及侦探小说,后长期为罗斌先生主编的《武侠世界》杂志供稿,代表作正是《铁拐侠盗》,主角吕伟良是名私家侦探,右脚不良于行,但另一方面却拥有一身武功,加上机智急才抗敌。当年流行《007》电影,吕伟良的拐杖也像占士邦的道具暗藏高科技功能,更有点像《夜魔侠》那支神奇盲人杆Billy Club,而李中兴也认为《铁》的武打写得好:
“他打斗场面写得生动,看文字已经想像到打斗时的连续动作,当时的确有人问他是否有武打底子、为何不写武侠,他自少多病,真的拜黄飞鸿徒孙朱愚斋学武健身,但他就认为自己会写打斗,但不擅处理江湖武林等题材,所以一直不试。”
《铁拐侠盗》深受《武侠世界》读者喜爱,每星期要写一个单元,不久后就会印制单行本再发售,马云更成功要求总编罗斌先生加稿费一倍。后无线和佳视上门要求改篇拍剧,马云最后选了佳视,但因挡期问题,找不到当时的人气花旦米雪担演,最终并不算成功,后佳视更倒闭了,无法令《铁拐侠盗》更加入屋,相当可惜。
跟《铁拐侠盗》有关的60年代书刊(点图放大)
创作团队力阻李中兴“玩太得狼”插画方面由戴庆贤先生负责,他在99年开始加入天下,负责多本杂志的封面稿,自己也出过个人作品。他95年已开始用电脑做稿,风格有异于大部份港漫画家,别树一格。戴庆贤说旧版《铁拐侠盗》的封面彩稿在当年来说很精彩,但他认为新版要吸纳新读者,建立一个角色IP去发展其他跨媒体创作,所以不能刻意模仿旧书风格。画风决定了,但负责故事的是李中兴,大家都知他主理的武打漫画真是甚么桥段也敢玩,那故事会否又走回港式打书套路?戴庆贤说:
“李中兴曾经想到好夸张,铁拐侠盗前世是铁拐李,要在欧洲诸神手上救出一班中国神明,但作者阿生和我都认为太神化、太港漫,最终没有全数被采用,最后的桥段会写实一点。”
此时李中兴就自爆,其实再早一个草案,拿爸爸笔名来玩,故事中出现马云(阿里巴巴那个),还有Steve Jobs出场……喂,其实写出来可能很好玩呢,为何放弃呀!个人感想,现在美国漫画大部份都是reboot 60年代创作的老漫画,但因为几十年来不断有新血负责改写,内容都追得上时代,但香港方面的reboot从是零零散散,所以记者相当感兴趣,李中兴等人能够成功将历史超过50年的小说角色重新包装,搞出些名堂吗!本文动笔原意也是希望多一点人认识这个小说角色,也算做个纪录。比较担心定位问题,究竟想卖给年轻人还是旧读者?单靠一本书很难带动旧角色,有没有其他单位想搞游戏、动画、漫画呢?
《新著 铁拐侠盗》原价$168(书展期间八折) 香港书展青云工作室摊位:1C-A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