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山系妈妈带女儿自然游:书写 令家长主动带孩子向外走

撰文: 梁蔚澄
出版:更新:

今年香港书展以“旅游”为年度主题,除了出国旅行,近年来的本地游活动之一,行山也成为一股热潮。早在6年前,“野妈妈”Betty每逢周末及假日,便与当时两岁多的囡囡Emma上山下海,二人至今走过凤凰山、蚺蛇尖、北果洲、石涧等。有人曾说:“睇佢Page(带孩在野 - E in Nature),好惊,好crazy!” 可是,她笑说现在发布的内容已经很温和了!无论如何,她也是做好准备,才与孩子出发。Betty如今把6年的亲子“行山经”集结成书,更邀请7位家长写出与孩子行山的路线及感受,集实用与教育于一书。一直行动多于写字的Betty,为何是次挑战字海,更把收益更会捐助SEN(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参加山野活动?

(受访者提供)

大炮石, 忘了是哪年哪月哪日……

印像中十二三岁,跟着青少年中心导师 Ricky Wu,第一次踏上月球崖!

又印象中廿一二岁,当年在乡村俱乐部工作,船程呕4次,再ㄧ次踏上月球崖!

廿年……只记得在大炮石一幕,今天不止带你,也带记忆回来。

──“带孩在野 - E in Nature”专页Betty

“我读地质,但我而家做厨房,其实只要你有热情,便会找到认真想投入的事,并因此而发现更多。”(梁碧玲摄)

爆林上山的童年

“以前我参加野外锻炼的!”一身健康肤色,再配以灿烂笑容,加上豪爽的笑声,说话节流明快,这就是我对“野妈妈”Betty的第一印象。我回应问:“童军之类吗?”她立即提高了声调:“No way la!Far Behind!”

“小朋友应该要在郊外大,我所有嘅求生技能都喺郊外学,而唔系课室。”

Betty回忆道:“我们要在上山劈柴、斩竹、用三枝火柴来起火,而不是用火机……真的要过野外生活,那个经历对我来说有很深的影响。”她更要学会如何用树枝、干草起屋,山上游更要手中有镰刀、开山刀,当时只是小六或中一的小女孩,要去五金舖问阿姐有冇开山刀,也有点尴尬。不过她享受走进山中,与大自然共处的生活,每星期六、日也去做训练,爆林上山。而大炮石的体验,便是跟野外训练导师去的,如今她想重游旧地,亦认为现时6岁的女儿可应付当地环境,给她看看那里的地貌后,了解其意愿后,Betty再三踏足大炮石,不同的是,这次不只是回味。

女儿不爱成为镜头下的“猎物”,她俩大多都是分开影。(吴钟坤摄)

细路应该去……田野?

当时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去历险,不是很危险吗?她说:“其实我们开始时系去耕田。小朋友1岁时去农田;两、三岁时带佢去行山,佢累的时候也会抱一抱,我不会用孭架,因为已经是一个小朋友的重量。”

BB喜欢看微小的事物,因此Betty妈认为带BB上山,他们反而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田野可以看到不同的生物,而小朋友也会主动接触不同的事物,如Emma会在田野里摘豆、茄等来尝一口。她们一家住在港岛,而租来耕作的田则在新界锦田。她说虽然是辛苦,比较远,但田野除了让孩子在接触大自然中,训练了五感外,亦令Betty明白种植与教养的关系。

种植,系完全睇到你教养观,如有些家长见到一棵苗‘死死地’,便会问田主:“佢死死地喇,不如拔起佢啦”,田主反而会说:“你等下先啦,唔好急!”

这张相由女儿Emma亲自操刀,成品也令妈妈感到惊叹。

对Betty来说,租田除了是让孩子亲亲大自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想自己享受种植乐。至今她已种了6年,她说落苗之后,是最好睇、最有趣的时刻,“如果植物在半死之间,你忍唔忍心去除?通常我等多一个星期才看情况。因为有些苗只是长得比其他慢,如果一齐成长的,你又话落咗药,一切总有瑕疵。”可是有些家长一见某些苗长得比较差、比较慢便会扔掉,她认为其实小朋友也是一样,总有“死死地”的时候,家长也不应太快放弃。

很多人也认为带团行山就是Betty的正职,其实与丈夫合作开厨房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她笑说:“我只是早前数小时开始工作,才可有时间带小朋友或家长行山。”(梁碧玲摄)

出书想表达的是……

我笑言她是个行动派,为何要投身字海?她坦言自己的文字“好差”,而女儿的中文也很差,她想用这次行动告诉女儿:“有些事,只要有心,慢慢做,一定做到。”

她觉得近年来,香港太多负面情绪,去大自然都可以好负面。她希望这本书能有一些有正面的影响,虽然她并不能带家长去行山,但她希望令家长觉得香港是很美,有靓照,便会愿意出外走,“当你体验过后,喜欢行山,便会有想向外走的心瘾,你自然想带小朋友同你出外走。”今次她亦邀请7位家长,写下7个主题,每个主题有两条行山路线,当中包含他们的亲身经历,会以第一身告诉读者,路线是否危险,“好行”与否,小朋友有什么感受等,可说是让新手行山者或想进行亲子行山的父母,一个参考的价值。

Betty希望《带孩在野》令每位家长明白,每人也可踏出第一步,作品由花千树出版,售价为98元。(资料图片)

为何想帮助SEN学童?

Betty妈一直也有替不同学校,进行野外活动,带队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SEN学童,每一团也会有一至两个SEN学童。可是香港对他们的支援甚少,而融合教育在校的实行情况不一,大多都是家长自己出钱,希望SEN小朋友参加不同的活动及训练,从而改善行为、情绪、肌肉发展等问题,因此Betty希望把是次新书的收益用于SEN小朋友进行山野活动,体验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