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STEAM大会中小特校教案投稿分享 探讨AI时代教育创新之路

撰文: 容育仁
出版:更新:

“第三届粤港澳促进 STEAM 教育大会— AI 时代下的 STEAM 教育”(下称大会)于7月4日至5日期间,假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举行,大会早前已经邀请粤港澳三地的研究人员、老师及研究生,就会议主题投稿文章,以促进会上的分享及交流。

主办方收到多份投稿,其中4份本港入选教案或投稿来自文理书院(九龙)、沙田培英中学、沪江小学、及三水同乡会刘本章学校,覆盖中小特校。文理书院(九龙)助理校长李朝晖提交的文章就分享了学校以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 为主题的课程,回应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有助学生未来学习以至是投身职场的知识及技能。

汇聚粤港澳教育界人才 促进三地STEAM教育发展

大会由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香港电脑教育学会、华南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教师联合会、粤港澳促进STEM教育联盟、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协办,教育局为支持单位,《香港01》为伙伴媒体。

大会设有专家主旨报告、论文摘要报告、教学案例分享、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环节,并且聚集来自粤港澳三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及研究人员,期望透过会议加强交流与互动,以推动粤港澳STEAM教育发展。

AIoT创新课程夺国际殊荣 文理书院(九龙)启发未来科技人才

文理书院(九龙)推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 为主题的课程不仅涵盖 AI 和物联网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际项目开发。(文理书院(九龙)提供图片)
文理书院(九龙)在15th IEEE Integrated STEM Education Conference 中获得 2025 IEEE ISEC Best Paper Award - Work in Progress Papers 的冠军。(文理书院(九龙)提供图片)

文理书院(九龙)推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 为主题的课程,希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AI 技术如何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文理书院(九龙)助理校长李朝晖指,课程不仅反映了当前的科技趋势,还引导学生探索这些技术如何改善生活。他又说,课程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崛起,当中最大的特色在于强调实践性和跨学科融合,课程不仅涵盖 AI 和物联网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际项目开发,如设计智能家居系统。而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有助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边动手边学习,使得他们更专注投入课堂。李助校称,不少学生已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的 AIoT 项目,并清晰表达其设计理念,这不仅显示了他们的理解深度,也彰显了学校在教育上的成功。而这份成就更使学校在今年的 15th IEEE Integrated STEM Education Conference 中获得 2025 IEEE ISEC Best Paper Award - Work in Progress Papers 的冠军,反映课程质量和学校在 STEAM 教育领域的持续努力和创新。

融合AI与自主学习 培英中学创新英语写作教学法

为有效推展使用各人工智能平台,沙田培英中学英文科负责同事多次举行教师讲解环节。(沙田培英中学提供图片)

面对21世纪教育新趋势,沙田培英中学英文科苏昌华及何诺熙两位老师联手设计崭新教案,让传统教室和新科技学习发挥所长,结合人工智能与协作学习,不仅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更借此提升学生的资讯素养,学习如何让科技成为学习良伴。

这份针对中五学生、围绕香港中学文凭试英语卷二“农庄公园游客指南”题目的教案,涵盖预习、课堂、功课与跟进四大阶段,让学生善用不同平台进行深度学习,实践布鲁姆认知领域六层次的全面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效能和巩固学习所得。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反应来看,两位老师均表示,教案有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与主动性。由于学生积极完成网上预习课业,故他们在课前已能掌握基本知识,课堂上亦积极投入讨论;教师则能透过平台报告快速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与难点,有效地提供跟进指导。

以AI进入地质世界 沪江小学创新英文课堂结合科技与环境议题

沪江小学的英文科团队为小六学生设计了一套名为“Hot Issues”的校本教材,引入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沪江小学提供图片)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成式AI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沪江小学的英文科团队为小六学生设计了一套名为“Hot Issues”的校本教材,并以“珠穆朗玛峰的增长现象”为主题,引入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结合英文阅读理解与地质科学知识。这堂历时两节共120分钟的课程,融合语言学习、环境议题与数码素养,成功把抽象艰深的地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经历。

沪江小学副校长罗筱彤表示,课堂设计的最大特色,是使用AI作为桥接抽象地质概念与视觉表达的工具,学生需要撰写AI提示词(AI Prompt),引导图像生成工具将他们脑中的想像变成图像来表达复杂的地质概念。罗副校强调,课堂是将AI图像生成技术融入地质概念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作为一个技术新奇点,让学生成为科技的主动学习者。

虽然AI图像生成过程中面对挑战,部分学生需多次调整提示词才能产出符合预期的图像,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特别是在“AI Prompt Writing Workshop”的环节,学生透过小组讨论及与AI Image Generator 的互动,一次又一次地修正AI提示词 。在学习成果方面,罗副校说,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空间,例如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在编写详细提示词方面表现出色,而视觉导向的学习者则在评估和改进生成图像方面有所长。

AI助力特殊教育 刘本章学校打造一站式学习体验

三水同乡会刘本章学校积极推广及分享以电子教学平台支援多元学习需要的学生。(刘本章学校提供图片)

作为教育局“学校伙伴计划”特殊学校暨资源中心,以及“苹果杰出学校”(Apple Distinguished School),三水同乡会刘本章学校积极推广及分享以电子教学平台支援多元学习需要的学生。该校林康妮老师表示,适逢三水同乡会建校基金会有限公司申请了“优质教育基金电子学习配套计划”,获资助发展电子学习所需的配套,公开课堂利用“RainbowStar”电子学习平台的一站式功能,包括“讨论版”和崭新的“AI小助手”,让学生集中地上课及做课堂练习。

课堂以流行歌曲作为切入点,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版权的重要概念。学生之后更应用GarageBand进行循环乐段创作及分享,并再次利用讨论版讨论。林老师说,同学们课堂上表现专注,学生能透过新工具学习,使上课变得更有意义,增加他们的投入及参与度。

第三届粤港澳促进 STEAM 教育大会— AI 时代下的 STEAM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