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学童压力水平易受家长情绪影响 学者倡实践家长正向教育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学童抑郁问题日趋严重,有调查揭示近五成中学生有中等程度至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并发现其压力水平容易受家长情绪影响。城大社会及行为科学系教授郭黎玉晶在电台节目《香港家书》提倡,应向家长实践正向教育,让他们多了解孩子的感受;又建议中学生家长以朋友形式陪伴孩子,跟他们一起面对困难。

城大社会及行为科学系教授郭黎玉晶提倡实践家长正向教育。(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调查:近五成中学生患中等至严重抑郁

城大正向研究室由2020年到2023年,对10间小学和10间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共访问1,740个小学生和1,133个中学生,以及505个小学生家长及350个中学生家长。 调查发现,近三成受访的小学生都认为他们有中等或者以上的抑郁、焦虑及压力。中学生方面,虽然有八成的中学生认为他们拥有中等或者以上的抗逆力,但同时也有四至五成的中学生认为他们有中等程度至严重的抑郁、焦虑和压力。

城大社会及行为科学系教授郭黎玉晶分析指,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或因身体转变和情绪变化而变得迷惘,而且要适应很多东西,例如学习如何跟朋友相处、也开始追寻人生的意义等。另外,中学生也要关注选科,选择将来的职业等,他们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比小学生多。

调查发现,有四至五成的中学生认为他们有中等程度至严重的抑郁、焦虑和压力。(资料图片)

学童焦虑程度易受家长影响

调查发现,中学生家长比小学生家长有较高程度的抑郁。少于一成小学生家长有中等程度或以上的抑郁和焦虑;相比之下,有超过三成的中学生的家长有中等程度或以上的抑郁,还有超过一成的中学生家长有焦虑的征状。

调查亦显示,孩子的整体幸福感、抑郁、焦虑程度和压力水平,都会受到家长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控制程度影响等因素影响。如果家长有较多负面情绪、压力水平、对孩子的控制度越高,孩子的焦虑程度也越高。相反,如果家长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且肯投入管教孩子,孩子幸福感会越高,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也会降低。

郭黎玉晶指,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会较反叛,可能会对家长“一言九顶”,甚至回家后躲在房间,不跟父母沟通;同时他们注重和朋友的关系,觉得父母啰嗦。

城大社会及行为科学系教授郭黎玉晶提倡实践家长正向教育。(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家长应以朋友形式陪伴中学生

郭黎玉晶建议,中学生家长须用不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以朋友形式陪伴他们,跟他们一起面对困难,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需要和挑战,其生理和心理困扰、以及理解他们需要朋友认同。

家长应该多一点了解孩子的感受,进而表达他对孩子的感受的了解和接纳。例如当孩子因下雨天无法去海洋公园,家长可反映说:“我也很想可以带你们去海洋公园,不过因为下雨没办法了,或者会不会我们可以做一些另外的活动,例如在家里下棋,砌LEGO;待日后天气好才去海咩公园。”

社会应推行“家长正向教育”

郭黎玉晶称,学校可多与家教会合作,举办一些家长讲座和小组活动,并派发有关管教的小册子,向家长推行一些正向教育。郭又建议社会应从中学时期开始进行“家长教育”,例如举办网上讲座,在课程渗入一些知识和慨念如何去做一个好的父母,以至我们从小已经可以培养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正向教育会让家长认识孩子是有很多的性格强项,从而鼓励小朋友在适当时间,以运用他们的强项,指出他好或不好的行为。

调查发现,近三成受访的小学生都认为他们有中等或者以上的抑郁、焦虑及压力。(资料图片/黄浩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