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传统小食‧有片】老字号8款油器 长者嫌硬小孩争吃糖环

撰文: 黄美云
出版:更新:

每年大伯娘都会在家做角仔,黑芝麻砂糖、花生砂糖两款,其馅料同糯米糍、茶粿的都一样,精粹都在外皮。总觉得她做的角仔较任何一家饼店的出品都要好,够松、够脆、不油不腻、馅料足、芝麻花生特别香,还不甜,真是人间美食。每年新年除了等她的利是外,就是等这角仔了。大多数油器外皮都加了猪油搓粉,再来便下锅炸,不少人都闻猪油丧胆,拒绝进食。油器曾经是新年必备的小食,如今都绝少出现于全盒,到底走到街上,叫得出它们名字的,又有几人呢?摄影:蔡欣恩、黄美云

在记者而言,食油器糖冬瓜糖莲藕都是对新年的一种期待。对于油器摇摇头的,大多怕热气,或那满口油的感觉。从3家老字号荃湾民丰粉面行、奇趣饼家、八珍酱园选来8款油器:脆麻花、糖环、九江煎堆、芋虾、中果、慈姑片、笑口枣、角仔。

八珍酱油出名,其油器也标榜依照传统方式,以人手制造,都是工夫小食,坊间较少有的九江煎堆、慈姑片、芋虾等较冷门的油器也能在这里找到。而荃湾民丰粉面行则以自家汤圆出名,不过他周边的产品,如茶粿、糯米糍都非常出色,新年传统油器,当然也有出售,但款式不多,只有角仔、圆形煎堆、蛋散和笑口枣4款。至于在旺角西洋菜街屹立的奇趣饼家,大概无人不识吧,一到新年都只集合做油器,连镇店烧饼、光酥饼都要让路。

脆麻花松脆 一吃落地开花

常将蛋散和脆麻花混为一谈。有指为同一款小食,但亦指脆麻花较蛋散更轻更松。据说从前有户穷等人家,新年当家家户户包角仔时,他却没钱买花生、芝麻和糖,那就只好将粉团下油锅,炸成蛋散。主要材料为面粉、鸡蛋、猪油,入口非常松化,一咬就散开,如落地开花。$22/包(a)

九江煎堆改良版煎堆仔 馅料丰富如花生糖

九江煎堆源自佛山九江镇,由清朝九江人邹便南改良广东的煎堆仔做成。甘香酥化,是一个被压扁的波。好似食花生糖,但更脆,内层花生、爆谷,外层白芝麻,吃不停口。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73/2个装(c)

角仔胀卜卜 油膶富足

也称油角,角仔外型呈半月形似饺子,也似胀鼓鼓的荷包,据说,旧时新年不少人家都有炸角仔的习惯,开一锅热油,角仔下锅,载浮载沉,寓意家庭油润、富足。$32/包(a)

糖环面粉变糯米粉 环环相扣

糖环据说是从古时从中原带至南方的小食,也已面粉制作改为糯米粉制作。糖环的主要材料都是糯米粉、砂糖、油,旧时人家用手捏出糖环的形状,如今都以糖环模印了,而糖环模也算得上是一件老古董。糖环为一个大环,紧扣小环,寓意环环相扣,生生不息。$100/斤(b)

芋虾荔甫芋为佳 一家笑哈哈

“新春家中有芋虾,全家都会笑哈哈”,“虾”字与“哈”同音,吃了就笑哈哈。芋虾一般建议选用荔甫芋头,取轻身和粉质多为佳,芋虾样子似雀巢,一口松脆。做得脆口,真是可遇不可求,曾经尝过硬如石头的芋虾,任何年龄层都会咬崩牙,大概是糯米粉下得太多,相信作为一个棒球,打几回合都不散。$350/斤(c)

笑口枣不能搓 折3次咧嘴而笑

笑口枣名字带“笑”已经够意头,油炸后上端裂开,就如开怀大笑。味甜,做笑口枣的皮不能搓,需捞匀,将皮折三次后下锅一炸,才有咧嘴而笑的效果。$22/包(a)

中果 甜不腻虾条

怀旧得没有人叫得出“中果”这名字。整条都是糖,但甜而不腻,中果没有内涵,就是一条朴实的糯米粉条,当虾条食也不错。$60/斤(b)

慈姑片寓孝义 薄脆如薯片

慈姑也写作茨菰,秋冬时节街市就会有慈姑出售,《本草纲目》记载:“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带着亲情的意味。新年时,不少人会炮制南乳慈姑焖猪肉或南乳慈姑焖斋,隔夜入味的慈姑,更是上品。做成慈姑片,就如薯片般薄脆。$78/100克(c)

a.民丰粉面行:荃湾街市街35号 查询:2492 6860b.奇趣饼家:旺角花园街135号地下 查询:2394 1727c.八珍酱园:旺角花园街136A 查询:2394 8777

左起:八珍酱园、奇趣饼家、民丰粉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