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牛肉面两大流派 一碗浓汤见证社会演变
台湾牛肉面,是游客来台必吃美食,外国媒体甚至封它为台湾最有代表性食物,成为台湾人引以为傲的图腾。事实上它也是台湾社会演变的缩影,见证一个农业社会的转化,甚至夹杂着恩怨情仇在其中。它的故事比味道更复杂。
摄影:李孙彤
起源眷村 红汤牛肉抵思乡之情
红烧牛肉面是时代的深刻烙印。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一大批来自大陆各省的军人与家眷随国民政府败走台湾。这群军眷连同家乡的调味、土产与烹调技术一并带过来,并且聚居在国民政府兴建的“眷村”。来到另一方水土,军人们不免怀念起家乡的味道,而军中的四川人比例极高,这些四川官兵眷属便煮起家乡的家常菜红汤牛肉,借着四川豆瓣酱的香辣与浓厚,慰藉落寞的心灵。慢慢地,这碗面也吸收了其他饮食文化的精髓,像闽浙黄酒、广粤香卤、客家酸菜和兰州拉面,将各派所长共冶一炉,才造就出一碗台湾红烧牛肉面。
牛肉面背后见族群分野 隐藏悲痛历史
牛肉面诞生后,却没有一炮而红。台湾人素来存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族群意识,由外省人发明的牛肉面,当然无法得到占人口8成多的本省人青睐。所谓本省人就是日治时期以前就在台湾定居的移民,尤其以闽南、客家人占绝大多数,1949年后来台的属于外省人。
两派人水火不容,最大原因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
自国民党在二战结束后接管台湾,台湾人对国民政府的不满便日益累积,批评她专制独裁,贪污成风,歧视台湾人民,更有人说蒋介石是美国投下的第三枚原子弹,比头两枚的破坏力有过之而无不及。1947年一场警民冲突中一名无辜民众被枪杀,群众运动一触即发,最后酿成一场血腥镇压──“二二八事件”。大量台湾民众、士绅、知识分子被处决,政府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统治,也将本省人、外省人(外来政权)推向对立面。
食物是时代的记录,每一件“庶民美食”都有它的历史含义,牛肉面所见证的是一群思念故土的外省人、省籍之间的矛盾冲突、农业社会走向机械生产与当今世代的新群体意识,甚至更多。下一次再吃牛肉面,你尝到的味道会不会更有层次?
达人面馆
台北市内湖区环山路一段9巷7号
洪师父牛肉面(开封分店)
台北市中正区开封街一段29号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