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原居民村成遗珠?议员斥不公平 倡仿内地城乡改建

撰文: 文睿
出版:更新:

港府于2021年发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新田科技城”(下称科技城)的概念时,曾在元朗区议会咨询现有乡村及社区融合的议题。惟事隔两年,政府本月18日公布新一份建议发展大纲图,位于科技城心脏地带的七条原居民村未被纳入发展计划当中,引起外界关注,质疑政府是否斩脚趾避沙虫,为避免原居民村落争议,反而损害科技城完整性?那又如何确保村民可共同享有经济发展成果呢?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刘国勋直言,政府以旧有手法闲置原居民村,但未来“北部都会区”发展难免会再遇上原居民村,建议政府参考内地南山大冲村等城乡改建模式,达至真正的城乡共融;新界北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认为,将原居民村撇除在科技城发展内是对居民不公平,又指从公共利益而言,做法未能释放地积比及令土地变得更有效率。

前特首林郑月娥任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宣告全面发展北部都会区,而新田科技城则是重中之重。(资料图片)

七条心脏地带原居民村惨成发展遗珠?

政府月中公布科技城建议发展大纲图,图中可见政府以不同颜色标示土地发展用途,包括创新科技、都市农场、混合用地,及物流、贮物和工场等,不过万绿丛中一点“白”,位于科技城心脏地带的东镇围、仁寿围、安龙村、永平村、蕃田、新龙村、及青龙村七条原居民村却未被纳入发展范围之中,令人不禁反问这会否影响科技城发展完整性?能否有效达到城乡共融?原居民村面对未来四周充满摩登大厦和建设时,又该何去何从?

新田七条原居民村未被纳入发展范围中。(立法会文件)

刘国勋倡成立专责局 仿内地城乡改建模式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指,以往政府推进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发展区时,亦未有收回原居民村纳入发展范围,直言是次规划是“过去一直嘅做法”。不过他认为,北部都会区有足够地方供政府再推进城乡共融,令原居民村保留原有特色外,亦同时发展形成新社区。他指,新田的七条原居民村虽然地面密度高,但仍有向上发展的空间。

他建议港府参考内地南山大冲村、广州猎德村、福田渔农村等城乡改建模式,将小屋改建成大厦,即让丁屋向上发展成“丁厦”,更改乡村土地用途等释放地积比,同时兴建商场等,为村内提供就业机会。另外,他促请政府成立如同市区重建局的专责局,负责统筹乡村共融及乡村发展事宜。但他也提醒政府避免“一刀切”:“唔会想见到所有乡村都变成大厦!”

张欣宇斥政府回避问题 对原居民不公

新界北立法会议员张欣宇引述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早前在会议上所说,“发展已尽量避免原居民村落的争议”,他认为政府取态清晰,形容为“想回避复杂问题”。他指,从公共利益而言,现时的规划及土地资源未被有效利用,有“人为因素”阻止原居民村共同发展,反问:“原居民以后见到除咗自己村之外,见到其他都系咁摩登嘅建筑会点谂?科技城嘅公共交通规划到时入唔入原居民村?对原居民唔公平啰!”

他同样建议政府将丁屋或村屋地积比放宽至5至6倍,兴建高层或多层产业及住宅,向原居民分配其原有居住面积,而多出的土地,政府则可更改为商业用途。他指这方法不单可节省为原居民另觅新地居住的时间及迁拆补偿金,同对为政府带来额外收益。

随乡村土地减少,未来享有丁权的人数持续增加,丁权与土地发展的抗衡是政府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之一。长远而言,张欣宇认为政府要为丁权定价,如同将股权挂钩,将丁权转化为资产,相信则可避免原居民与政府争地的局面。

原居民称:有啲人保守唔想受影响 陈月明冀共同发展

不过有永平村文氏原居民向《香港01》表示,虽然居住在村内会有些不便,“但都有村民唔想被归纳入(发展范围),始终唔想自己条村被外人影响……始终啲人(原居民)比较保守啲”。她相信科技城发展,原居民村亦会一同蓬勃起来。

打鼓岭区乡事委员会主席陈月明冀政府厘订好政策及空间,让新界原居民随著香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幸福。(资料图片/文睿摄)

身兼打鼓岭区乡事委员会主席的立法会议员陈月明一直关注北部都会区发展,她指暂时未收到原居民有关科技城规划的意见,不过她强调:“新界原居民及新界乡村是香港市民的主体构成,土地也是协助香港发展的最重要元素,所以原居民及新界乡村也需要得到传承发展和繁荣,期望政府厘订好政策及空间,让新界原居民随著香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