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倡改革外劳输入政策 先培训后输入“2+2”劳工

撰文: 文睿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早(4日)出席行会前见记者表示,部份行业人手短缺,长远会影响市民,相关政策局正研究输入外劳。民建联认为社会需要思考如何简化输入外劳所需的程序与资料,同时加强本地劳工培训。

该党立法会议员颜汶羽、黄英豪及何俊贤今日举行记招,提出“纾缓劳工短缺政策”倡议书,包括将人力推算年期由10年缩短至5年、推出资助形式的“短缺工种就业计划”,以及更改为“2+2”的外劳合约等。

指“补充劳工计划”申请通过率偏低

颜汶羽表示,现行“补充劳工计划”程序复杂、审批缓慢、所需时间长,审批个案亦缺乏客观参考因素,企业一方面难以制订合适的人力补充策略,另一方面申请输入外劳时更容易被否决。他指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通过“补充劳工计划”来港的申请通过率偏低,例如2021年建筑业的申请数量为846宗,最后获得批准的只有6宗,对补充劳工缺口作用不大。而过去数年本港输人外劳的数目一直维持约3,000多人,对纾缓劳工短缺杯水车薪。

倡人力资源推算周期 由10年减至5年

就“劳工短缺清单”方面,民建联建议当局将人力资源推算周期由以往10年,缩短至5年,更紧贴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劳顾会即可参考新一份人力资源推算结果,制定“劳工短缺清单”,建议劳工顾会每年就个别严重短缺行业作人力资源调查,补充及更新“清单”,故企业和政府可因应短期新增劳动力需求提出人力短缺申请,交由劳顾会确认后列入“劳工短缺清单”。

雇主先要参与就业计划 仍未能请本地人方可输入外劳

不过为保障本地劳工,民建联认为在输入外劳前,当局应先吸引及培训更多本地劳动加投入市场,故民建联倡议劳工处参照“清单”,推出“短缺工种就业计划”,并参考雇员再培训局“特别爱增值”计划的做法,向学员提供为期不多于6个的每月3,000元在职培训津贴。培训后,倘学员未有留任或雇主未能聘请本地员工,雇主方可选择输入外劳。

民建联认为,曾参与再培训局的雇主只需经简单程序即可输入“短缺劳工”,并将相关申请程序缩减至3个月,合约期为不多于两年,约满后可续约多一次,即采取“2+2”的方式。民建联认为,最重要的是将个案审批权交由所属行业的部门或政策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