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雪粒|冰厂:无法三年内觅地搬迁 新思维促政府跨部门支援
40年历史的德保雪粒受屯门蓝地建屋计划影响,将于2025年被收地。新思维立法会议员狄志远、新思维副主席黄俊瑯、德保雪粒执行董事陈衍行及受影响村民代表,今早(6日)到政府总部外请愿,要求政府即时与受影响人士沟通,并设立专责小组提供适切援助,包括为他们另觅土地及制订搬迁计划。
村民批政府无正式沟通 盼适切安置赔偿
新思维欢迎政府提出,愿意向受影响工厂提供援助,但强调必须即时采取行动,立刻与村民及企业沟通,并成立专责小组及跨部门协调,确保整个收地及安置有完整规划,向受影响持份者清楚解释详情及提供适切援助,包括另觅土地、申索赔偿及制订搬迁计划,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市民身上。
村民代表曹先生批评,政府未作深入研究及了解收地范围实况,多次请愿或致函,仅获官腔回复。他指,德保雪粒厂房占收地范围边缘的一至两公顷,附近有电塔阻碍建屋,不明白为何不能够剔除。他称居民及厂房并非坚持不迁不拆,若有适当的安置及赔偿方向定会接受,可惜政府一直无正式沟通。
德保吁官员实地视察 无法三年内觅地搬迁
德保雪粒陈衍行表示,冰粒是民生必需品,并非金钱赔偿就能解决问题,批评当局未有了解行业状况,“如果断了(冰粒)供应,餐厅在夏日如何供应冻饮?到时就会像疫情初期,大家抢口罩一样抢购、加价,相信这不是市民希望看见,政府不应该漠视需求。”他说,冰厂员工对前景感到徬徨,身为家庭支柱都担心失去生计,也有不少客人忧虑影响供应影响生意。
政府曾建议冰厂搬到多层式厂房,又称距离收地仍有三年时间,相信足让工厂觅地搬迁。不过陈衍行指,厂房有不少大型制冰机,多层式厂房并不适用,而且冰厂营运数十年规模庞大,三年时间绝对不足以觅地搬迁。他难以估计搬迁所需费用,因为大前提是有地方:“万一被安置到荒芜地方,没有水、电、交通等支援,亦无法生存,最好当然是原址保留。”他希望能延续制冰生意、服务市民,期望政府尽快与他们沟通,欢迎官员实地视察。